送瀛州签判苏秘丞

高阳十万兵,幕府藉时英。

塞上风犹劲,关南春未生。

投壶边柝静,倚马檄书成。

不忘尘中客,征鸿可寄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高阳之地聚集了十万大军,幕府集结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边塞上的风仍然强劲,关南地区春天还未到来。
在寂静的夜晚,士兵们投壶游戏,文书官倚马疾书完成公文。
心中不忘那些身处战乱中的朋友,期待借鸿雁传递消息。

注释

高阳:指代某个地理位置,可能为古代地名。
藉:聚集,汇集。
时英:当代的杰出人才。
塞上:边塞,北方边境。
关南:指长城以南地区。
未生:尚未到来,未出现。
投壶:古代的一种游戏,用箭矢投入壶中。
边柝:边疆的更鼓,夜间警报。
倚马:骑在马上快速写作。
檄书:军事命令或公告文书。
尘中客:战乱中的人,身处困境的人。
征鸿:远行的大雁,常用来象征信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官即将出征的场景,充满了豪迈和深情。高阳十万兵,展示了军队的强大和将领的威严;幕府藉时英,则透露出将帅的英明与雄才。塞上风犹劲、关南春未生,通过对比强调了边塞的寒冷与内地的温暖,展现了边疆的艰苦和战士们的坚守。

投壶边柝静、倚马檄书成,是将军临行前的平静与专注,这里“壶”指的是古代用于计时的水壶,而“檄书”则是指写信或书函。这些细节描绘出一位将领即将远离亲友,心中虽有不舍,但仍需抛下内心的温柔,以完成使命。

最后两句“不忘尘中客,征鸿可寄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或故土的思念。这里的“尘中客”指的是普通百姓,而“征鸿”则是比喻边塞战士的孤独与寂寞。诗人通过鸿雁传信的意象,表达了即便身处千里之外,也能将思念传递给远方的人。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边塞战争的壮观,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对亲人、朋友的牵挂,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辽阔的送别之作。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送稻醴与子才

昔贤尊道谊,置醴待嘉宾。

今我乐闲放,提壶饷故人。

蚁浮杯面白,味撇瓮头醇。

何以助高兴,篱边菊蕊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重过华下

昔辞莲幕去,三十四炎凉。

旧物三峰雪,新悲一镊霜。

云低秦野阔,木落渭川长。

欲问当时事,无人独叹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闻龚伯建下第

文章真长物,堪叹又遗贤。

利器空埋土,灵光久照天。

赵锥犹未出,荆璧会须传。

道在虽穷困,知君不慨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首夏二章呈诸邻(其一)

首夏木阴薄,清和自一时。

笋抽八九尺,荷生三四枝。

新服裁蝉翼,旧扇拂蛛丝。

莎径热未剧,晨昏往来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