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华下

昔辞莲幕去,三十四炎凉。

旧物三峰雪,新悲一镊霜。

云低秦野阔,木落渭川长。

欲问当时事,无人独叹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从前离开那莲花般的宫廷,经历了三十四度冷暖炎凉。
旧日的物品上积聚了如三峰雪山般的尘埃,新的悲伤如同一枝白发染上了秋霜。
云层低垂,笼罩着广阔的秦地田野,树木凋零,渭河的水显得更加漫长。
想要询问过去的往事,却无人可诉,只能独自感叹悲伤。

注释

昔辞:过去离开。
莲幕:比喻宫廷或朝廷。
三十四:指时间长久。
炎凉:形容世态炎凉,人间冷暖。
旧物:过去的物品。
三峰雪:形容尘埃堆积。
一镊霜:比喻新生的悲伤。
云低:云层低垂。
秦野:指秦国的田野。
木落:树叶凋落。
渭川:渭河。
当时事:过去的往事。
无人:没有他人。
独叹伤:独自感叹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孤独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昔辞莲幕去”一句,"昔"指过去,"辞"是告别,"莲幕"可能是某个地方的名字或者是对某种情境的一种美化说法,这句话表明诗人曾经告别了一个温暖或是情感寄托的地方。紧接着“三十四炎凉”则是对时间流转和气候变化的描述,可能隐喻着岁月的更迭和心境的变换。

“旧物三峰雪,新悲一镊霜。”这里的“旧物”指的是过去的东西或记忆,“三峰雪”则可能是对某个地方特有的景象的描写,而“新悲”表明诗人对于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悲伤,“一镊霜”则是在强调这种悲伤的深度和突如其来的感觉。

接下来的“云低秦野阔,木落渭川长。”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云低"给人一种压抑感,"秦野阔"可能暗示着广阔而荒凉的乡间,“木落”则是秋天的象征,而“渭川长”则是在强调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辽远。

最后两句“欲问当时事,无人独叹伤。”表达了诗人想要询问过去事情的心情,但周围却无人可以分享这份感受,只能自己独自叹息,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无法传达之痛。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闻龚伯建下第

文章真长物,堪叹又遗贤。

利器空埋土,灵光久照天。

赵锥犹未出,荆璧会须传。

道在虽穷困,知君不慨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首夏二章呈诸邻(其一)

首夏木阴薄,清和自一时。

笋抽八九尺,荷生三四枝。

新服裁蝉翼,旧扇拂蛛丝。

莎径热未剧,晨昏往来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哭马承之

平生千里别,书问亦常来。

隼拂秋云击,鸾兼霏雾回。

向无高世艺,安见出伦才。

有纸盈箱箧,扃封不忍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哭刘仲原(其一)

天下才无几,夫君独患多。

高文粲列宿,英辩泻长河。

荣宦成朝梦,浮生度尺波。

旧僚空执酒,相与泪滂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