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文章真长物,堪叹又遗贤。
利器空埋土,灵光久照天。
赵锥犹未出,荆璧会须传。
道在虽穷困,知君不慨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司马光的作品,名为《闻龚伯建下第》。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哀叹之情和对贤才的怀念。
“文章真长物,堪叹又遗贤。”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章中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和伟大智慧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那些已逝世贤者的不舍与哀悼之情。
“利器空埋土,灵光久照天。”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中有用的工具被无谓丢弃,以及长存的精神光辉照耀天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才能未被充分利用和浪费的痛惜之情。
“赵锥犹未出,荆璧会须传。” 这两句提到赵明诚(字赵锥)的文章尚未广泛流传,而荆公(即荆州,指荆楚一带)的文风将被后世所承传。诗人通过这两位古代人物的名字,强调了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重要性。
“道在虽穷困,知君不慨然。”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即便是在贫困落魄之中,诗人的信念和志向依旧坚定,不会因为外界的困境而动摇。这也反映出诗人对龚伯建(即龚鼎孳)的精神支持和肯定。
整首诗通过深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文章、贤才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个人坚守信念的决心。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首夏木阴薄,清和自一时。
笋抽八九尺,荷生三四枝。
新服裁蝉翼,旧扇拂蛛丝。
莎径热未剧,晨昏往来宜。
平生千里别,书问亦常来。
隼拂秋云击,鸾兼霏雾回。
向无高世艺,安见出伦才。
有纸盈箱箧,扃封不忍开。
天下才无几,夫君独患多。
高文粲列宿,英辩泻长河。
荣宦成朝梦,浮生度尺波。
旧僚空执酒,相与泪滂沱。
昔醉金明渚,今来慧辩祠。
当年笑相视,此日哭殊悲。
天迥川原净,风高草木衰。
江梅灵气在,泉下复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