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首夏木阴薄,清和自一时。
笋抽八九尺,荷生三四枝。
新服裁蝉翼,旧扇拂蛛丝。
莎径热未剧,晨昏往来宜。
这是一首描绘初夏景色的诗,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好时节的细腻感受和深切的情感。
“首夏木阴薄”一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初夏树木投影的轻薄之态,既是景象的写实,也暗示着季节更替的微妙。紧接着,“清和自一时”则捕捉到了初夏特有的温暖而不烈的气候变化,透露出诗人对这份恬淡生活情趣的享受。
“笋抽八九尺,荷生三四枝”两句,更是用鲜活的笔墨描绘了竹笋拔节生长和荷花初放的情景。数字的使用增添了一丝生动感,使得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生命力旺盛的春意。
“新服裁蝉翼,旧扇拂蛛丝”两句,则是对生活细节的精致描绘。诗人通过新旧衣物和扇子的形象变化,传递出季节更迭中人们生活习惯的转换,以及对清洁舒适环境的追求。
最后,“莎径热未剧,晨昏往来宜”两句,不仅描绘了小路上的暑气尚未浓烈,而且还表达了诗人对在这样的季节里早晚出行的喜悦。这里的“宜”字,更是流露出一种适意的人生态度,彰显了诗人对于平和生活的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初夏时节的清新与美好,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深切喜爱。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平生千里别,书问亦常来。
隼拂秋云击,鸾兼霏雾回。
向无高世艺,安见出伦才。
有纸盈箱箧,扃封不忍开。
天下才无几,夫君独患多。
高文粲列宿,英辩泻长河。
荣宦成朝梦,浮生度尺波。
旧僚空执酒,相与泪滂沱。
昔醉金明渚,今来慧辩祠。
当年笑相视,此日哭殊悲。
天迥川原净,风高草木衰。
江梅灵气在,泉下复相知。
操业五常备,艰难六极全。
仲尼难语命,禆灶不知天。
弱女飘何许,遗文散莫传。
官轻史不录,后世孰称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