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笋

花事阑珊竹事初,一番风味殿春蔬。

龙蛇戢戢风雷后,虎豹斑斑雾雨馀。

但使此君常有子,不忧每食叹无鱼。

丁宁下番须留取,障日遮风却要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花儿凋零竹叶新生,这是春天末尾的蔬菜风味。
风雨之后,龙蛇般的生命力显现,雾雨过后,虎豹的斑纹更加鲜明。
只要这竹子常有新笋,就不必担心每次吃饭都感叹没有鱼。
叮嘱下一次收获时一定要留下一些,它们能遮阳挡风非常有用。

注释

阑珊:凋零,衰败。
初:刚刚开始,新生。
戢戢:形容生机勃勃。
虎豹斑斑:比喻生命力旺盛。
此君:对竹子的称呼,古时文人常用。
丁宁:叮嘱,告诫。
渠:它,指代竹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的《食笋》,主要描绘了春天竹笋生长的景象以及诗人对竹笋的喜爱和珍惜之情。首句“花事阑珊竹事初”形象地写出春末之际,花朵凋零而竹笋开始蓬勃生长的时节。次句“一番风味殿春蔬”则强调竹笋作为春季蔬菜的独特风味,是时令佳肴。

接下来,“龙蛇戢戢风雷后”运用比喻,描述竹笋在风雨洗礼后如龙蛇般挺立,充满生机。而“虎豹斑斑雾雨馀”则描绘了竹笋表面的纹理,如同虎豹斑纹,显得坚韧有力。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竹笋坚韧品质的赞赏。

“但使此君常有子,不忧每食叹无鱼”一句,以“此君”代指竹子,表达出诗人希望竹林繁茂,竹笋不断,这样就不必担心日常饮食中缺少美味的鱼肉。最后两句“丁宁下番须留取,障日遮风却要渠”,诗人叮嘱要珍惜竹笋,不仅因为其美味,更因其能遮风挡日的实用价值。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既展示了竹笋的自然之美,又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朴素愿望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悯雨

梅子黄初遍,秧针绿未抽。

若无三日雨,那复一年秋。

薄晚看天意,今宵破客愁。

不眠听竹树,还有好音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挽王元渤舍人二首(其二)

觞咏陪真率,言谈见坦夷。

凄凉今日事,牢落暮年悲。

有泪看诗卷,无情对酒卮。

哀哉王子敬,吾党一何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挽王元渤舍人二首(其一)

早得文章誉,仍高政事科。

珠玑随咳唾,襦裤起讴歌。

老去贫逾甚,归来病更多。

善人今已矣,施报果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挽石参议

人物千岩秀,家风万石馀。

刘侯深爱画,杜氏富藏书。

卿寺曾亲擢,藩方有诏除。

遽随丹旐去,老泪溅衣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