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中

梧叶响荒塘,秋宵不耐长。

猿啼千嶂外,人在一灯旁。

雁影溪桥月,钟声野寺霜。

明朝又何处,烟水正茫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梧桐叶在荒凉的池塘边沙沙作响,秋天的夜晚让人难以忍受其漫长。
远处山峰传来猿猴的哀鸣,而人却独坐一盏灯旁。
月光下,大雁掠过溪上的小桥,野寺的钟声回荡在霜白的夜色中。
明天又要到哪里去呢?眼前只有无尽的烟波和浩渺的水面。

注释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荒塘:荒芜的池塘。
秋宵:秋天的夜晚。
猿啼:猿猴的叫声。
千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一灯旁:独自坐在灯下。
雁影:大雁的身影。
溪桥:小溪上的桥。
钟声:寺庙的钟声。
野寺:郊外的寺庙。
明朝:明天。
烟水:雾气弥漫的水面。
茫茫:广阔无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槃的《旅中》,描绘了旅途中夜晚的景象和诗人的孤独感受。首句“梧叶响荒塘”以梧桐叶在荒凉池塘边的沙沙声,渲染出秋夜的寂静与凄清。次句“秋宵不耐长”表达了诗人对漫长秋夜的无奈和期待黎明的心情。

“猿啼千嶂外”通过远处山峰间传来的猿猴哀鸣,增添了环境的孤寂和苍凉。诗人身处“一灯旁”,灯光微弱,更显其独处异乡的孤单。“雁影溪桥月”描绘了雁群掠过溪桥,倒映在明亮月光下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旅途中的寂寥。

“钟声野寺霜”则以远处寺庙的钟声和霜白的野寺,勾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内心并非完全平静。“明朝又何处”预示着新的一天来临,诗人对于未来去向的迷茫和不确定感油然而生。

最后,“烟水正茫茫”以浩渺的烟波和无尽的水面,象征着诗人的前途未卜,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迷茫,以及对未知的深深思索。

收录诗词(28)

蔡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留别

欲去休云易,相思恐弗禁。

一床秋雨梦,千里暮云心。

每自悲行役,知谁识老吟。

西风闻过雁,记取问佳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病中

绕舍东风急,柴门静掩时。

交情贫里见,药性病中知。

沉寂心当定,清羸步懒移。

呼童理书案,为管旧时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钱塘怀古

郁郁东南旺气浮,吴争越战几春秋。

一阳柳色浑无恙,五月荷花半是愁。

隆替且容吾辈老,英雄都付此江流。

中原苦被淮山隔,莫向西风更倚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北涧

拟定书中字,山中欲问谁。

一从分手后,尽是断肠时。

烧叶驱残冻,挑蔬备夕饥。

相思不但此,明月梦魂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