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张荆州巡农晚望

太清霁云雷,阳春陶物象。

明牧行春令,仁风助升长。

时和俗勤业,播殖农厥壤。

阴阴桑陌连,漠漠水田广。

郡中忽无事,方外还独往。

日暮驻归轩,湖山有佳赏。

宣城传逸韵,千载谁此响。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翻译

天空放晴,雷声消失,春天的气息充满万物。
阳光明媚,命令春耕,仁爱之风助力生长。
时节适宜,百姓勤劳,耕耘在田野上。
桑树成荫的小路相连,广阔的水田无边无际。
郡城里忽然平静无事,我独自外出。
傍晚时分,我在归途中停驻,欣赏湖光山色。
宣城流传着超凡的诗韵,千年之后还有谁能共鸣?

注释

太清:晴朗的天空。
霁:雨后放晴。
阳春:温暖的春天。
陶物象:使万物欣欣向荣。
明牧行春令:发布春季耕作命令。
仁风:仁爱的风。
升长:生长繁茂。
时和:气候宜人。
俗勤业:百姓勤劳。
播殖:播种。
农厥壤:在田地里耕种。
阴阴:阴凉。
桑陌:桑树小径。
漠漠:广阔无垠。
水田广:水田广大。
郡中:郡城。
无事:平静无事。
方外:世俗之外。
独往:独自前往。
日暮:傍晚。
归轩:归来的车马。
湖山:湖光山色。
佳赏:美景。
宣城:地名,古代中国的一个郡。
逸韵:超凡的韵律。
千载:千年。
响:共鸣。

鉴赏

诗人以太清的天气比喻自然界的纯净,霁云雷则是春日偶尔的雷声,象征着生机勃发。阳春陶物象,描绘了春光照耀下万物更新的景象。明牧行春令,仁风助升长,是说春天的命令(即季节变化)和温柔的风共同帮助万物成长。

时和俗勤业,播殖农厥壤,表现了人们在良好的时节勤劳地从事农业生产,播种和耕作。阴阴桑陌连,漠漠水田广,是说桑树成行,水田宽广,都是春天农村的美好景色。

郡中忽无事,方外还独往,诗人在没有特别事情发生时,选择了独自一人去田野。日暮驻归轩,湖山有佳赏,是说到了晚上,他驾着车回家,沿途欣赏湖光山色的美景。

宣城传逸韵,千载谁此响,诗人提到宣城的古风流传下来,而这种优雅的韵味在千年之后,还会有谁能够再现呢?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向山看霁色,步步豁幽性。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石门有馀好,霞残月欲映。

上诣远公庐,孤峰悬一径。

云里隔窗火,松下闻山磬。

客到两忘言,猿心与禅定。

形式: 古风

画鹤篇

点素凝姿任画工,霜毛玉羽照帘栊。

借问飞鸣华表上,何如粉缋彩屏中。

文昌宫近芙蓉阙,兰室絪缊香且结。

炉气朝成缑岭云,银灯夜作华亭月。

日暖花明梁燕归,应惊片雪在仙闱。

主人顾盼千金重,谁肯裴回五里飞。

形式: 古风

苦雨忆皇甫冉

凉雨门巷深,穷居成习静。

独吟愁霖雨,更使秋思永。

疲痾苦昏垫,日夕开轩屏。

草木森已悲,衾帱清且冷。

如何游宦客,江海随泛梗。

延首长相思,忧襟孰能整。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雨中望海上怀郁林观中道侣

山观海头雨,悬沫动烟树。

只疑苍茫里,郁岛欲飞去。

大块怒天吴,惊潮荡云路。

群真俨盈想,一苇不可渡。

惆怅赤城期,愿假轻鸿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