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驱传草连天,回风满树蝉。
将过夫子宅,前问孝廉船。
汉使收三箧,周诗采百篇。
别来将有泪,不是怨流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人离别时的情景。开篇“驱传草连天,回风满树蝉”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片萧瑟、凄清的秋意。草木随着马蹄声响连绵不绝,风中带着蝉鸣之声,营造出一种萧索而又有些许哀伤的情绪。
“将过夫子宅,前问孝廉船”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古代贤人的尊崇与怀念。在这里,“夫子宅”可能指的是孔子的居所,而“孝廉船”则是对古人孝道的提问。这样的设问,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也隐含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
“汉使收三箧,周诗采百篇”两句,通过历史典故,强调了诗书的重要性和文化传承的重量。汉使指的是古代汉朝派遣的使者,而“三箧”则是指《尚书》、《春秋》、《仪礼》,这三部经典被收集起来,象征着文化知识的传递与珍视。而“周诗采百篇”,则强调了诗歌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它承载历史和情感的重要作用。
末句“别来将有泪,不是怨流年”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这里,“别来”指的是即将到来的分别,而“将有泪”则透露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但紧接着,“不是怨流年”又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接受命运安排的心态,显示出古代士人面对离别时那种宽广和豁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具体的离别场景,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以及在面对人生变迁时所展现的情感与态度。
不详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江南衰草遍,十里见长亭。
客去逢摇落,鸿飞入杳冥。
空城寒雨细,深院晓灯青。
欲去行人起,徘徊恨酒醒。
山公访嵇绍,赵武见韩侯。
事去恩犹在,名成泪却流。
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
才子清风后,无贻相府忧。
东门春尚浅,杨柳未成阴。
雁影愁斜日,莺声怨故林。
隋宫江上远,梁苑雪中深。
独有怀归客,难为欲别心。
登车君莫望,故绛柳条春。
蒲泽逢胡雁,桃源见晋人。
佐军髯尚短,掷地思还新。
小谢常携手,因之醉路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