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公访嵇绍,赵武见韩侯。
事去恩犹在,名成泪却流。
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
才子清风后,无贻相府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所作,名为《送诸暨裴少府》。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和深厚的情谊。
"山公访嵇绍,赵武见韩侯":开篇即通过历史上的佳话——山公(山涛)拜访嵇康(嵇绍),以及赵武(赵盾)与韩侯(韩愈)的友情,来烘托当前送别之情。诗人借此表达对朋友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事去恩犹在,名成泪却流":这里“事去”指的是离别之事已经发生,而“恩犹在”则表示那份深厚的情谊仍然存在。诗人因为这次离别而感慨,眼中涌出泪水。这两句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难以忘怀的情感。
"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这里“一官”指的是裴少府这位官员,与诗人共同前往北方。而“千里赴南州”则说明裴少府将要远离,前往遥远的南方。这两句描绘了别离的场景和距离感。
"才子清风后,无贻相府忧":这里“才子”指的是裴少府,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诗人希望他能够像清风一样,纯净无暇,不为世俗之事所累。这两句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和关切。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故事的引用,强化了对友情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深厚的情感和不舍的离别之痛。诗人在送别中寄托了对朋友的期望与祝福,展现了古典文学中的温馨与深挚。
不详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东门春尚浅,杨柳未成阴。
雁影愁斜日,莺声怨故林。
隋宫江上远,梁苑雪中深。
独有怀归客,难为欲别心。
登车君莫望,故绛柳条春。
蒲泽逢胡雁,桃源见晋人。
佐军髯尚短,掷地思还新。
小谢常携手,因之醉路尘。
拟诗偏不类,又送上人归。
寄世同高鹤,寻仙称坏衣。
雨行江草短,露坐海帆稀。
正被空门缚,临岐乞解围。
适来世上岂缘名,适去人间岂为情。
古寺山中几日到,高松月下一僧行。
云阴鸟道苔方合,雪映龙潭水更清。
法主欲归须有说,门人流泪厌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