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补阙归江阳

东门春尚浅,杨柳未成阴。

雁影愁斜日,莺声怨故林。

隋宫江上远,梁苑雪中深。

独有怀归客,难为欲别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春天在东门外还显得有些微薄,杨柳还未长出浓密的树荫。
大雁的身影在斜阳下显得忧郁,黄莺的鸣叫声似乎在哀怨过去的森林。
隋朝的宫殿在江对岸显得遥远,昔日的梁苑在雪中更加深沉。
只有怀乡的旅人,难以表达离别的悲伤心情。

注释

东门:城东门。
春尚浅:春天还不算浓厚。
杨柳未成阴:杨柳尚未形成浓密的树荫。
雁影:大雁的身影。
愁斜日:因斜阳而感到愁苦。
莺声:黄莺的鸣叫声。
怨故林:哀怨过去的森林。
隋宫:隋朝的皇宫。
江上远:在江对面远处。
梁苑:古代梁国的皇家园林。
雪中深:在雪景中显得更深沉。
怀归客:怀念家乡的旅人。
难为:难以表达。
欲别心:离别的心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春的景象,东门春色尚浅,杨柳尚未形成浓密的阴翳。雁影斜映在日边,带来一丝愁绪;莺鸟的鸣叫中充满对往昔的怨念。隋宫遗址在江上显得遥远,而梁苑之雪则深不可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独自归去的旅人对于即将别离的哀愁和不舍。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如“雁影愁斜日”勾勒出春光中带着几分寂寞,“莺声怨故林”则传递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而“隋宫江上远,梁苑雪中深”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想象力,也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自然景观的壮丽。

最终,“独有怀归客,难为欲别心”一句,则点明了全诗的情感核心。诗人通过对春日愁绪、古迹遥远和雪深苑静的描写,表达了对于即将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这种情感与景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送别图景。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送郭参军赴绛州

登车君莫望,故绛柳条春。

蒲泽逢胡雁,桃源见晋人。

佐军髯尚短,掷地思还新。

小谢常携手,因之醉路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惟良上人归润州

拟诗偏不类,又送上人归。

寄世同高鹤,寻仙称坏衣。

雨行江草短,露坐海帆稀。

正被空门缚,临岐乞解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皎然上人归山

适来世上岂缘名,适去人间岂为情。

古寺山中几日到,高松月下一僧行。

云阴鸟道苔方合,雪映龙潭水更清。

法主欲归须有说,门人流泪厌浮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铜泽王归城

昔闻公族出,其从亦高车。

为善唯求乐,分贫必及疏。

身承汉枝叶,手习鲁诗书。

尚说无功德,三年在石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