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卫雄下第归同州

不才先上第,词客却空还。

边地行人少,平芜尽日閒。

一蝉陂树里,众火陇云间。

羡汝归茅屋,书窗见远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我未能先完成,词人却空手而回。
边疆路上行人稀少,广阔的原野整天悠闲无事。
一只蝉在池塘边的树中鸣叫,远处陇上的火烧云若隐若现。
我羡慕你能回到茅屋,窗边读书时能看见远方的山峦。

注释

不才:自谦之词,指自己才能不足。
词客:指诗人或写词的人。
空还:空手返回,形容没有收获。
边地:边境地区。
行人少:路上很少有人行走。
平芜:平坦荒芜的草地。
一蝉:一只蝉。
陂树:池塘边的树。
众火:多处火焰,可能指夕阳或烽火。
陇云:高地上的云彩。
归茅屋:回到简陋的茅屋。
书窗:有书籍的窗户。
远山:远方的山峦。

鉴赏

诗中“不才先上第,词客却空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不足的自谦,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文人的选拔程可能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边地行人少,平芜尽日閒"描绘了一种边塞萧瑟、行人稀少的孤寂景象,通过“平芜”这一物象传达出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荒凉。

接着,“一蝉陂树里,众火陇云间”这两句则以蝉鸣于树林、火光点缀在云端之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蝉声象征着夏季的到来,而“众火”可能是指远方山谷间农人烧荒的火光,或许也暗示了边塞战争的硝烟,这种景象在平淡中透露出一丝不安。

最后,“羡汝归茅屋,书窗见远山”两句流露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羡慕卫雄能回到自己的茅屋,而自己则只能通过书窗仰望远方的山峦,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和平静生活的无限憧憬,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功名利禄与隐逸生活之间的矛盾和选择。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送马尊师

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

云中采药随青节,洞里耕田映绿林。

直上烟霞空举手,回经丘垄自伤心。

武陵花木应长在,愿与渔人更一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从兄赴洪州别驾兄善琴

援琴兼爱竹,遥夜在湘沅。

鹤舞月将下,乌啼霜正繁。

乱流喧橘岸,飞雪暗荆门。

佐郡无辞屈,其如相府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送从叔赴洪州

荣家兼佐幕,叔父似还乡。

王粲名虽重,郗超髯未长。

鸣桡过夏口,敛笏见浔阳。

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元晟归江东旧居

泽国舟车接,关门雨雪乖。

春天行故楚,夜月下清淮。

讲易居山寺,论诗到郡斋。

蒋家人暂别,三路草连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