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龙象蹴踏润无边,腾云驾雾谒诸天。
帝释惊惶无处避,寻光烛理扣金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而神秘的场景。"龙象蹴踏润无边"运用了象征手法,龙和象是佛教中的吉祥物,它们的足踏之地水汽蒸腾,象征着佛法广大,滋润众生。"腾云驾雾谒诸天"则展现了修行者或佛法的威仪,如同神仙般超越凡尘,直上九天,去拜访众神。
"帝释惊惶无处避"一句,将帝释天王(佛教中的忉利天主)置于惶恐之中,暗示佛法之威能超越天界,连天神都为之震慑。"寻光烛理扣金仙"则是对佛法真理的追求,如寻找光明,叩问智慧的金仙(可能指佛祖或高僧),表达了对佛法奥秘的虔诚探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富有动态感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佛法深邃与力量的赞叹,以及对修行道路的向往和追求。
不详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三身四智体中圆,犹说三千及大千。
八万法门从此出,咄哉王子去求仙。
唤取机关木人问,触目菩提谁辨论。
亡僧可喻木人机,玄沙直指何劳顿。
一性如来体自同,声闻执相有西东。
忽然撞出来时路,九万鹏程顷刻通。
无明实性即佛性,心净还同佛土净。
水鸟树林声色中,殊无毫发来争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