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

旧居缑山下,偏识缑山云。

处士久不还,见云如见君。

别来逾十秋,兵马日纷纷。

青溪开战场,黑谷屯行军。

遂令巢由辈,远逐麋鹿群。

独有南涧水,潺湲如昔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翻译

从前居住在缑山下,对缑山的云彩特别熟悉。
隐士长久未归,看见那些云就仿佛看见了您。
自分别以来已超过十年,战乱频繁每日纷扰。
青溪边成了战场,黑谷中驻扎着行军。
导致像巢父和许由这样的隐士,也被迫远远地随着麋鹿群避世。
唯有南涧的溪水,还像往昔一样潺潺流淌,未曾改变。

注释

旧居:从前的住处。
缑山:山名,位于中国河南省登封市,这里代指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
偏识:尤其熟悉。
处士:未做官的有德才之人,这里指隐士。
久不还:长时间没有回来。
别来:自从分别以后。
逾:超过。
十秋:十年,秋在这里代表年份。
兵马:军队,此处泛指战争。
日纷纷:每天都在发生。
青溪:清澈的溪流,这里特指成为战场的地方。
开战场:变成了战场。
黑谷:深色或幽暗的山谷,也是具体地名,此处理解为驻军之地。
屯行军:驻扎着军队。
遂令:以至于使得。
巢由辈:巢父和许由这类人,古代的隐士,象征高洁之士。
远逐:被迫远离,追逐。
麋鹿群:麋鹿等野生动物群,象征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
独有:只有。
南涧水:南边山涧中的水流。
潺湲:水流缓慢的样子。
如昔闻:如同过去听到的一样,表示没有变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旧日友人王处士的怀念之情。开篇“旧居缑山下,偏识缑山云”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的情感,对于朋友的记忆如同缑山上的云朵一般清晰。

紧接着,“处士久不还,见云如见君”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王处士长时间未归,而每当诗人看到缑山之云,就仿佛看到了这位久违的朋友。这两句抒发了深沉的友情与对往日美好的怀念。

“别来逾十秋,兵马日纷纷”一句,则转换了氛围,表明诗人与王处士分别已有十余个年头,而这期间战乱频仍。接下来的“青溪开战场,黑谷屯行军”两句,更具体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景象。

然而,“遂令巢由辈,远逐麋鹿群”一句,却又转向自然界的和谐画面,诗人似乎在寻求心灵的慰藉。最后,“独有南涧水,潺湲如昔闻”两句,以江水不变的流淌来比喻时间的恒久和记忆的深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朋友、故土以及和平时光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出战争带来的动荡与不安,以及人们对于安宁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过燕支寄杜位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严君平卜肆

君平曾卖卜,卜肆芜已久。

至今杖头钱,时时地上有。

不知支机石,还在人间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

黜官自西掖,待罪临下阳。

空积犬马恋,岂思鹓鹭行。

素多江湖意,偶佐山水乡。

满院池月静,捲帘溪雨凉。

轩窗竹翠湿,案牍荷花香。

白鸟上衣桁,青苔生笔床。

数公不可见,一别尽相忘。

敢恨青琐客,无情华省郎。

早年迷进退,晚节悟行藏。

他日能相访,嵩南旧草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脩。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