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所作的《西湖杂感》二十首中的第十二首。诗中描绘了对西湖景致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岂独湖山笑突如”,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湖山以生命,表达出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独特感受。接下来,“珠林宝网亦丘墟”一句,通过对比珠光宝气与荒废的景象,暗示了世事无常,繁华终将消逝的主题。
“消沉泡幻看金鲫,警策浮生听木鱼”两句,运用金鲫和木鱼的意象,分别象征着人生的虚幻与警醒。金鲫在水中游动,看似自由,实则被水所束缚;木鱼敲响,声声入耳,提醒人们要警觉于世间的种种诱惑与苦难。
“藕孔刀兵三劫炽,莲花刻漏六时疏”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苦痛与解脱的探讨。藕孔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刀兵代表战争与苦难,三劫炽则是对三次大劫难的隐喻,强调了人生的艰难与挑战。莲花则象征着清净与解脱,刻漏六时疏则指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每一刻。
最后,“于今顶礼云栖老,拥卫人天五百余”表达了诗人对高僧云栖老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智慧的推崇。云栖老作为佛教界的高僧,以其深厚的修行和智慧,为世人指引方向,保护着人间与天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结合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智慧与解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