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倾盖溪头一再逢,六年相望寸心同。
柴门蹋雨题名去,竹槛看云执手从。
前辈文章观酒德,后来岁月叹诗穷。
鹿车又与佳儿隐,笑折梅花饯晓风。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蓝仁的诗《次韵答刘用贞(其一)》描绘了两位朋友在溪边重逢的场景,情感真挚且富有诗意。首句“倾盖溪头一再逢”形象地写出两人偶然相遇,多次在溪边相会的情景,体现了友情的深厚。第二句“六年相望寸心同”则表达了他们六年间虽分离但心意相通的情感。
接下来,“柴门蹋雨题名去,竹槛看云执手从”通过描绘在雨中拜访和竹栏边的携手,展现了朋友们共度时光的温馨画面。诗人以“前辈文章观酒德”赞美对方的文章才华和高尚品格,同时也感叹自己在时光流逝中诗歌创作的困境。
最后两句“鹿车又与佳儿隐,笑折梅花饯晓风”描绘了友人带着孩子过着隐居生活,他们在欢笑中折梅以迎接清晨的微风,寓意着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展示了友情的深厚,也流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有赋凌云叹不逢,山林出处调应同。
宾筵偶奉清尊集,邻卷频扶短杖从。
范叔解衣情未展,袁安僵卧道非穷。
春来拟听弦歌处,白帽低斜杏树风。
明时出处系遭逢,投足山林长物同。
疏食每留佳客坐,缊袍自爱野人从。
开园橡栗群狙喜,满屋诗书五鬼穷。
犹有短琴随白首,兴来一曲鼓松风。
石径松林入翠微,门人卜此窆空衣。
流沙几日青牛度,沧海千年白鹤归。
山鬼夜惊丹气吐,洞雷晴挟剑光飞。
久知生灭元无碍,目断鸰原下夕晖。
九日重登卧月台,西风愁对菊花开。
空闻玉女宾云曲,不见铜仙白露杯。
葛井丹成龙自化,枫江霜冷雁空哀。
杜陵老去多诗兴,不待尊前急雨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