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冷涵秋水碧溶溶,一片澄明见底空。
有日晴来云衬白,几时吹落叶浮红。
香啼蓼穗娟娟露,乾动莲茎淅淅风。
凌晓无端照衰发,便悲霜雪镜光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池塘景象,通过对水、光线和植物生长状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寂寞。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拟声词,加强了画面的感染力。
首句“冷涵秋水碧溶溶,一片澄明见底空”中,“冷涵秋水”生动传达出秋季池水的清凉与透明,而“一片澄明见底空”则描绘了水质之清,可以看到池底,给人一种洁净无瑕的感觉。
接着“有日晴来云衬白,几时吹落叶浮红”两句,诗人通过对阳光与云彩相互辉映的描写,以及秋风吹落树叶,水面上漂浮着金色的叶片这一景象,展现了秋天的色彩斑斓和生动。
“香啼蓼穗娟娟露,乾动莲茎淅淅风”两句则从植物的生长状态入手,“香啼蓼穗娟娟露”形象地描绘出蓼科植物在秋天的生长状况,而“乾动莲茎淅淅风”则传达了秋风轻拂水面,带起涟漪的声音。
最后,“凌晓无端照衰发,便悲霜雪镜光中”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悲凉。晨曦无意间映照在渐渐稀疏的头发上,诗人不禁对未来可能到来的寒冷与雪花感到悲哀,而这一切都通过镜中反射出的光线来加深这种情感。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情感的交织,营造出一个秋天特有的氛围。
不详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江天暑气自凉清,物候须知一雨成。
松竹健来唯欠语,蕙兰衰去始多情。
他年拟献书空在,此日知机意尽平。
更欲轻桡放烟浪,苇花深处睡秋声。
一室四无邻,荒郊接古津。
幽闲消俗态,摇落露家贫。
绝迹思浮海,修书懒寄秦。
东西不复问,翻笑泣岐人。
平门桥下水东驰,万里从军一望时。
乡思旋生芳草见,客愁何限夕阳知。
秦陵无树烟犹锁,汉苑空墙浪欲吹。
不是伤春爱回首,杏坛恩重马迟迟。
曾吟工部两峰寒,今日星郎得挂冠。
吾道不行归始是,世情如此住应难。
围棋已访生云石,把钓先寻急雨滩。
若遇秦时雪髯客,紫芝兼可备朝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