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鹤昂然不可羁,伴行双屐一筇枝。
屈公萧寺三旬客,益我空囊几卷诗。
乱帙检残烧烛夜,浅杯流向落花时。
春光只恋西湖好,不念台山老桂枝。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开篇“野鹤昂然不可羁,伴行双屐一筇枝”写出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其中“野鹤”象征着自由自在,而“双屐一筇枝”则是诗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接着,“屈公萧寺三旬客,益我空囊几卷诗”中的“屈公”指的是屈原,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对屈原那种坚持节操、不随波逐流的精神状态的赞赏和追求。三旬即六十天,这里的“三旬客”意味着诗人在寺中居住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期间可能与世隔绝,专心创作。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清高自许。
“乱帙检残烧烛夜,浅杯流向落花时”则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凄凉的生活场景。“乱帅”可能指的是书籍或文卷之类的物品,而“检残烧烛夜”则是一种读书至深夜的情形,烛光摇曳中寻找知识和灵感。浅杯流酒,落花飘零,则是诗人独酌时的景象,这些细节共同构建了一个安静、淡雅而又有些孤独的生活画面。
最后,“春光只恋西湖好,不念台山老桂枝”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专一情怀。诗人似乎更偏爱西湖之美,而对于台山上的老桂树则无动于衷。这也许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某些事物的选择性记忆和情感倾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个人生活方式以及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和自由的生活态度。
不详
凌晨躬蒇事,未晓出城关。
路暗鸡三唱,天青月一弯。
华香衣笥外,岚翠竹舆间。
欲尽清游兴,官程索遽还。
悲思亦何苦,繁声咽未休。
家庭残月曙,衰草故园秋。
物化终归尽,年华迅若流。
要当期子夜,相与和商讴。
自往丹丘去,因循过一年。
孤云无定止,明月又重圆。
书尾间相问,琴声淡悄然。
何时当会面,吟醉海涛边。
筠窗幽独静亡邻,坐睡从吾一欠伸。
绿树清圆宜静昼,孤花寂寞照馀春。
时拈柏子烧铜鼎,旋碾茶团瀹玉尘。
在昔刍荛犹足采,独惭无用养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