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八)

曾拜四章辞相府,又陈三表罢留司。

朝廷年德刘仁轨,终始功名郭子仪。

印锁黄金尘暗澹,堂闲绿野草离披。

吾君若念先朝旧,应似文贞御制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我曾经呈上四篇奏章离开相府,又呈上三份表章结束在留司的任职。
朝廷中刘仁轨的年高德劭,郭子仪一生功勋显赫。
官印被尘封在黄金盒中,显得暗淡,公堂空闲,绿野草木纷乱摇曳。
如果君主还记得前朝旧事,应该会像对待文贞那样撰写碑文纪念。

注释

曾:曾经。
拜:呈上。
四章:四篇奏章。
辞:离开。
相府:宰相府邸。
年德:年高德劭。
刘仁轨:唐朝官员,以德高望重著称。
终始:一生。
郭子仪:唐朝名将,以功勋卓著闻名。
印锁:官印被锁。
黄金:象征贵重。
尘暗澹:尘封暗淡。
堂闲:公堂空闲。
绿野:田野。
草离披:草木纷乱。
吾君:我们的君主。
先朝:前朝。
文贞:古代对有才德者的尊称,如唐代的魏征被称为文贞。
御制:皇帝亲自撰写的。
碑:纪念碑。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禹偁所作,名为《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八)》。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颂扬先朝功臣、表达对旧日英杰的怀念之情的诗篇。

“曾拜四章辞相府,又陈三表罢留司。” 这两句表明作者通过多次上书,希望朝廷能够记住和尊崇历史上的贤能之士。这里的“相府”、“留司”都是指朝中的高级官职。

“朝廷年德刘仁轨,终始功名郭子仪。” 这两句点出了两位历史上有名的功臣——刘仁轨和郭子仪,表达了对他们长久以来所建立功勋的认可。刘仁轨是唐代著名将领,以忠诚著称;郭子仪则是唐朝后期著名军事家,被封为汾阳王。

“印锁黄金尘暗澹,堂闲绿野草离披。”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荒凉的景象,黄金制成的印章和锁已经蒙上厚厚的尘埃,曾经热闹的厅堂如今已是荒废,一片萧瑟之感。

“吾君若念先朝旧,应似文贞御制碑。”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君主能够像往昔那些圣明之君一样,铭记历史上的功臣,并为他们立碑以资纪念。这里的“文贞”可能是对某位帝王的赞誉之词。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英杰的崇敬之情,以及希望后人能够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好传统的心愿。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九)

忍听咚咚窆鼓声,笳箫呜咽暮云凝。

勋劳自合同萧相,谥法还须比魏徵。

晓月暗垂丹旐露,夜风轻触穗帷灯。

三川父老知何限,尽逐灵輀泪满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十)

元老令终归葬日,有司重奏辍朝时。

骈罗卤簿三公礼,告赴同盟五月期。

何处更求廊庙器,是谁重作帝王师。

商山副使偏垂泪,未报当年国士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二)

经纬千年业,陶镕万物功。

藩垣龙节在,禁掖凤池空。

卤簿蒙寒雨,铭旌飏晓风。

太常草仪注,全似葬周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太宗皇帝挽歌(其三)

日到虞泉落,天从杞国崩。

去年寿宁节,今夕永熙陵。

薤露悲风起,松阡苦雾凝。

龙髯攀不及,千古恨难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