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其一)寓兴和巽吾韵

何须银烛红妆,菜花总是曾留处。

流觞事远,绕梁歌断,题红人去。

绕蝶东墙,啼莺修竹,疏蝉高树。

叹一春风雨,归来抱膝,怀往昔、自凄楚。

遥望东门柳下,梦参差、欲归幽路。

断红芳草,连空积水,凭高坠雾。

水洗铜驼,天清华表,升平重遇。

但相如老去,江淹才尽,有何人赋。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无需华丽的蜡烛和装扮,菜花盛开的地方曾有我们的回忆。
那些饮酒作乐的日子已远去,优美的歌声消逝,昔日的红颜也已离去。
蝴蝶围绕着东墙飞舞,黄莺在修竹间啼叫,稀疏的蝉鸣在高树上回荡。
感叹春天的风雨,归来时只有独自抱膝,怀念过去,心中充满悲凉。
遥望东门外的柳树下,梦境纷繁,仿佛通往幽深的小路。
凋零的花朵散落在青草间,积水连天,雾气从高处落下。
积水洗净了铜驼的历史,清新的天空映照着华表,太平盛世再次相遇。
只是如司马相如般年老,江淹的才华已尽,还有谁能写下这样的诗篇?

注释

银烛:华丽的蜡烛。
菜花:普通的野花。
流觞:古代饮酒游戏。
绕梁:歌声优美动听。
题红:题写在红色物品上的诗词。
人去:人已经离开。
啼莺:黄莺的叫声。
修竹:长而直的竹子。
自凄楚:内心感到悲伤。
梦参差:梦境错落不齐。
幽路:隐秘的小路。
断红:凋零的花朵。
积水:积水成片。
凭高坠雾:雾气从高处落下。
水洗铜驼:积水清洗历史遗迹。
升平:太平盛世。
赋:诗词创作。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刘辰翁所作,名为《水龙吟·其一》。诗中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现在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感慨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何须银烛红妆,菜花总是曾留处。"

开篇两句便设定了一种淡雅清新的意境,以“何须”表达一种不必过于装饰的态度,而“菜花总是曾留处”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留恋。

"流觞事远,绕梁歌断,题红人去。"

这里,“流觞事远”指的是过去的欢乐时光已经远去,“绕梁歌断”则是对那逝去声音的追忆,而“题红人去”则暗示着昔日之人已不再。

"绕蝶东墙,啼莺修竹,疏蝉高树。"

这一段描写了自然景象,以蝴蝶、莺鸟和蝉虫的活动来衬托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春日情趣,但也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叹一春风雨,归来抱膝,怀往昔、自凄楚。"

诗人在这里感慨于春天的风雨,不禁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抱膝独坐,心中充满了对过往的凄楚。

"遥望东门柳下,梦参差、欲归幽路。断红芳草,连空积水,凭高坠雾。"

这一段诗句通过对远方景色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土的深情,以及内心中对于回归自然、逃离尘世的渴望。

"水洗铜驼,天清华表,升平重遇。"

这几句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以“水洗铜驼”、“天清华表”、“升平重遇”来传达出一种精神上的洁净与和谐。

"但相如老去,江淹才尽,有何人赋。"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于文学创作力气渐减的无奈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怀旧伤春的情怀。诗中语言朴素而不失丰富的情感色彩,是一篇表达个人情感深邃的佳作。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其二)和清江李侯士弘来寿

闲思十八年前,依稀正是公年纪。

铜驼陌上,乌衣巷口,臣清如水。

是处风筝,满城昼锦,儿郎俊伟。

但幅巾藜杖,低垂白鬓,用与绮、问何里。

最忆他年甘旨。也曾经、三仕三已。

至今结习,馀年未了,业多生绮。

安得滕廛,移将近市,长薰晋鄙。

望福星炯炯,西江千里,待公来社。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其三)

看人削树成槎,布帆海上秋风浪。

白头坡老,知津水手,倚桄榔杖。

九点齐州,半生髀肉,烟尘苍莽。

但北窗梦转,青阴满眼,抚陈迹、玩新涨。

世事艰难已遍,笑而今、不堪重想。

龙筋虎骨,根深伏兔,擎空千丈。

礼乐文章,终须梦卜,南人为相。

问凌烟生面,他时彷佛,似何人像。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调歌头(其一)丙申中秋,两道人出示四十年前濯缨楼赏月水调。臞仙和,意已尽,明日又续之

此夕酹江月,犹记濯缨秋。

濯缨又去如水,安得主人留。

旧日登楼长笑,此日新亭对泣,秃鬓冷飕飕。

木落下极浦,渔唱发中洲。芙蓉阙,鸳鸯阁,凤凰楼。

夜深白露纷下,谁见湿萤流。

自有此生有客,但恨有鱼无酒,不了一生浮。

重省看潮去,今夕是杭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其六)自龙眠李氏夜过臞山康氏,走笔和其家灯障水调,迫暮始归

不成三五夜,不放霎时晴。

长街灯火三两,到此眼方明。

把似每时庭院,传说个般障子,无路与君行。

推手复却手,都付断肠声。漏通晓,灯收市,人下棚。

中山铁马何似,遗恨杳难平。

一落掺挝声愤,再见大晟舞罢,乐事总伤情。

便有尘随马,也任雨霖铃。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