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鼎炉遗关子东有诗相谢次韵(其一)

君家聚古无不有,不腆敝器何足奇。

两首新诗愧虚辱,恨无郜鼎为君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您家里聚集的古物样样都有
不值一提的破旧器物,哪里值得惊奇

注释

君:您。
聚:聚集。
古:古代。
无:没有。
不腆:不丰富,谦辞。
敝器:破旧的器物。
何足:哪里值得。
奇:惊奇。
两首:两篇。
新诗:新的诗歌。
愧:感到惭愧。
虚辱:空洞的赞誉,自谦之词。
恨:遗憾。
郜鼎:古代大鼎,象征贵重之物。
为:为了。
移:转移,此处指献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望的作品,名为《以鼎炉遗关子东有诗相谢次韵(其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收藏古董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自谦和不满足于现状的情感。

“君家聚古无不有,不腆敝器何足奇。” 这两句诗描绘出主人的收藏丰富,无所不有,甚至连普通器物也不觉得珍奇。这里的“敝器”指的是日常使用的器具,它们在主人眼中已经不再是平凡,而是因为其古老而显得珍贵。

“两首新诗愧虚辱,恨无郜鼎为君移。” 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创作能力不足的自谦,以及对无法拥有真正价值相符的诗歌来表达心意的遗憾。这里的“郜鼎”是古代的宝鼎,象征着最高等级的礼器和文化财富。作者希望能有这样珍贵的物品赠送给对方,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收藏与创作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追求,也透露出了一种对于艺术、历史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王钤辖出示乃祖两令公画像求诗为赋长句

艺祖开基登九五,驾驭群雄走龙虎。

五十馀年到章圣,将帅名臣犹接武。

王家再世蒙休光,父子继踵仍腾骧。

我从诸孙见画像,绝世风骨何堂堂。

隋国令公温如玉,方口丰颐秀眉目。

典刑犹在想可知,骨肉都匀肥不俗。

小令公为隋国儿,比之乃父加瑰奇。

凛然满面英豪气,犹有酣战骁雄姿。

百年神隽今已矣,貌向丹青尚如此。

虎头不用著三毫,燕颔须教飞万里。

屹然立向庙堂间,可使边人毛骨寒。

千载长存麒麟阁,当年肯著鵔鸃冠。

人物于今宁复有,奇庞谁是功名手。

獐头鼠目休求官,归作山中耦耕叟。

形式: 古风

出疆次副使淮阴舟行

丁年慕请缨,白首翻攘袂。

輶轩遽凭轼,魏阙频回睇。

两淮经战争,万物皆憔悴。

云繁雪霰舞,风猛波涛沸。

椎凌仅通航,鼓夜无停枻。

依樯闻喜鹊,酌斝烹鲜鳜。

出塞那复古,涉川今已利。

一节谁与持,同舟心靡异。

奋身徇主忧,图国忘私计。

昌黎去怀妾,定远老思妹。

高情独无戚,慧眼不留翳。

岂惟诗酒豪,抑亦文武备。

开馆昔登瀛,奉车元起沛。

君遭功名迫,我堪閒散置。

他年洛下吟,忆君徒拥鼻。

形式: 古风

汉南晤魏侯彦诚魏侯赠诗期依韵和已而荆门受代归乡襄务冗甚未果答既离襄阳舟中追和

白头有如新,倾盖或如故。

乃知意气间,投分自有处。

魏公使汉南,风采耸一路。

凋残濡膏泽,冤讼廓氛雾。

游刃若发硎,调琴不胶柱。

平生不相识,见我国士遇。

杯盘倒箱箧,笑语杂卮寓。

岂惟倾肺腑,便可托婴孺。

慰我畴昔心,何啻封万户。

离觞岘山曲,握手惜欢聚。

江风吹行色,短棹不得住。

临岐亦何言,加餐纳多祜。

形式: 古风

再用前二诗韵(其二)

胜境名标第五天,殊庭佳气蔼非烟。

鼓钟与看千人会,玉石难分十种仙。

幽壑旧传灵药富,苍崖曾现宝光圆。

尘劳未决丹梯急,只得虚堂一夜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