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行(其三)

闇妒相成周客一何疏,闇妒相成周客一何疏。

维彼燕石,明月是居。爰发深藏,庶用见誉。

即曰瓦甓,孰救其初。歌以言之,周客一何疏。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秋胡行(其三)》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对比“燕石”与“明月”,以及对“周客”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情冷暖的深刻洞察。

首句“闇妒相成周客一何疏”,以“闇妒”比喻暗中嫉妒,将“周客”置于其中,暗示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周客(可能象征着正直或忠诚之人)的处境显得格外孤立和疏远。这里的“疏”字,既表达了周客被误解或排挤的孤独感,也暗含了对嫉妒心理的批判。

接着,“维彼燕石,明月是居”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燕石”(质地粗糙、不值钱的石头)与“明月”(明亮、珍贵的自然之物)进行对比,寓意着即便是在看似平凡或不被重视的事物中,也可能蕴含着非凡的价值或意义。这里“明月是居”可以理解为明月的光芒照亮了燕石,使其价值得以显现,象征着真正的价值往往不在于表面的光鲜或地位,而在于内在的品质和贡献。

“爰发深藏,庶用见誉”则进一步强调了发现并展示内在价值的重要性。这里的“深藏”指的是隐藏在表面之下、不为人知的真正价值或能力,而“庶用见誉”则是希望这些被发现的内在价值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肯定,也是对那些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人的一种赞美。

最后,“即曰瓦甓,孰救其初”两句,通过将“周客”比作“瓦甓”(普通的砖瓦),表达了即使在最不起眼的位置上,也有可能是最初奠定基础的关键角色。这里的“孰救其初”则暗示了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忽视或低估的先驱者的敬意,提醒人们不应忘记那些为后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人们。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不仅揭示了人性中的嫉妒与偏见,还强调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对历史贡献者的尊重。李攀龙以深邃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关于人性、价值与历史的生动画卷。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秋胡行(其四)

好恶何常显者易为名,好恶何常显者易为名。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如草偃风,夜虫附明。

西子虽姣,不属于盲。歌以言之,显者易为名。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相逢行

相逢狭斜间,狭斜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甲第城南隅。

黄金为君堂,白玉为门枢。

坐客高堂上,击钟吹笙竽。

将军起行酒,何论冯子都。

兄弟两三人,出入长相须。

大子侍中郎,中子中大夫。

小子复何官,稍迁执金吾。

五日一来归,观者罗长衢。

二弟为雁行,长兄上头居。

东方千馀骑,兄弟一何殊。

入门游后园,银床缠辘轳。

梧桐十二树,一凤将九雏。

梧桐自相值,凤凰自相呼。

音声何啾啾,枝叶以扶疏。

大妇董妖娆,中妇秦罗敷。

小妇邯郸女,颜色世所无。

大人且安坐,为乐良未徂。

形式: 乐府曲辞

燕歌行(其一)

秋风萧瑟吹我裳,蟋蟀寥寥啼我床。

出门四顾非故乡,谁能客游不断肠。

短歌微吟激繁霜,浮云千里一彷徨。

仰看明月流清光,二十八宿罗成行。

高台非阁遥相望,河汉纵横难为梁。

胡马北鸣雁南翔,忧来不知从何方。

慊慊伏枕聊自当,涕从中零安得防,岂不怀归道阻长。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燕歌行(其二)

会日苦少别日多,为君盛年行蹉跎。

忧来援琴聊短歌,羽声慷慨调不和。

悲风四起扬尘沙,浮云摧颓互相加。

人生奄忽若春华,谁家客游常无家。

中曲不觉泪滂沱,揽衣出户夜如何。

众星历历月低河,鸿雁嗷嗷鸣相过,欲往从之畏蔚罗。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