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龛

升危蹑石梯,已觉毛骨异。

玄龛剖山腹,六月霜雪至。

佛台磨青瑶,绀滑不留水。

巍巍数天人,苍玉刻冠佩。

老僧拂高崖,上有昔人字。

国都已萧瑟,山泽隐遗事。

西轩俯空阔,昼夜纳苍翠。

卜筑莫后时,林中有馀地。

形式: 古风

翻译

攀登险峻的石阶,已经感到肌肤寒栗。
黑色的佛龛深入山腹,六月里却有如霜雪般的冷意。
佛像台由青瑶精心打磨,光滑如镜,不沾一丝水迹。
高大的神像如同天人,头戴苍玉冠,身佩碧玉装饰。
老僧拂拭着高崖上的古老文字,那是往昔人的痕迹。
国都已显荒凉,山川间隐藏着过去的往事。
西窗俯瞰着广阔的天空,日夜都能接纳苍翠的山色。
建造居所不要错过时机,山林中仍有未开发的土地。

注释

危:险峻。
毛骨异:肌肤感到寒冷。
玄龛:黑色的佛龛。
霜雪:形容清凉。
磨青瑶:打磨青色的玉石。
绀:深蓝色。
巍巍:高大。
天人:神话中的仙人。
国都:首都。
萧瑟:荒凉。
卜筑:选择地点建造房屋。
馀地:剩余的土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登山探访古佛台的景象与心境。开篇“升危蹑石梯,已觉毛骨异”表达了攀爬险峻之石阶,体验到了不寻常的惊悚感受。“玄龛剖山腹,六月霜雪至”则写出了佛台位于深邃的山腹之中,即便是炎热的六月,也能见到如霜雪般的凉意。诗人通过“佛台磨青瑶,绀滑不留水”一句,勾勒出佛台上石质光滑,不留一滴水珠的神态。

接下来的“巍巍数天人,苍玉刻冠佩”描写了高耸入云的人影,或许是远古之人雕刻于山中的形象,冠佩由苍玉所制,显得庄重而神圣。老僧拂去高崖上的尘埃,发现上面有前人的文字,似乎在诉说着久远的往事。“国都已萧瑟,山泽隐遗事”则表达了对遥远国度的感慨,以及山野间所隐藏的历史秘密。

“西轩俯空阔,昼夜纳苍翠”写出了诗人面对辽阔天际的景象,无论白日黑夜,都能感受到大自然赋予的苍翠色彩。而最后,“卜筑莫后时,林中有馀地”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未来的规划和希望,以及在林中的发现,似乎在暗示着某种新的开始。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佛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历史遗迹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了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与规划。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下崿岭

阴风吹我衣,左右入石壁。

石色寒更青,萧萧响枯枥。

深行方惨淡,路尽两崖辟。

群山岔然来,千里平若席。

兹惟东周壤,气象雄万国。

山河拱别都,自古帝皇宅。

轘辕天设险,坐制万夫力。

周公卜迁鼎,彼肯事无益。

天寒僮仆愁,岁晚霜霰逼。

缅思垂堂戒,揽辔三叹息。

形式: 古风

与友人论文因以诗投之

我虽不知文,尝闻于达者。

文以意为车,意以文为马。

理强意乃胜,气盛文如驾。

理惟当即止,妄说即虚假。

气如决江河,势盛乃倾泻。

文莫如六经,此道亦不舍。

但于文最高,窥不见隙罅。

故令后世儒,其能及者寡。

文章古亦众,其道则一也。

譬如张众乐,要以归之雅。

区区为对偶,此格最污下。

求之古无有,欲学固未暇。

君为时俊髦,我老安苟且。

聊献师所传,无以吾言野。

形式: 古风

与潘仲达二首(其二)

淮阳牡丹花,盛不数京洛。

姚黄一枝开,众艳气如削。

亭亭风尘表,独立朝万萼。

谁知临老眼,更复美葵藿。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与潘仲达二首(其一)

东风沛甘雨,百物一时好。

江南桃李尽,红紫到百草。

道傍负担子,寒食归祭祷。

念我淮上丘,三年不躬扫。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