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生访宿

西斋寂已暮,叩门声樀樀。

知是君宿来,自拂尘埃席。

村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

贫静似僧居,竹林依四壁。

厨灯斜影出,檐雨馀声滴。

不是爱閒人,肯来同此夕。

形式: 古风

翻译

西斋已是傍晚时分,静寂中敲门声响起。
知道是你前来过夜,我亲自拂去灰尘准备席子。
农家能有什么招待,只有茶和水果迎接客人。
贫穷安静的生活像僧侣的居所,四周环绕着竹林。
厨房灯光映出斜影,屋檐下雨水滴答作响。
并非我喜爱清闲之人,而是你愿意陪我度过这夜晚。

注释

西斋:诗人的书斋或居所。
寂已暮:已经很晚,十分寂静。
樀樀:形容敲门声。
君宿来:朋友的到来,指夜宿之意。
尘埃席:布满灰尘的席子。
茶果:茶和水果,简单的待客之物。
僧居:僧侣居住的地方,这里指简朴的生活。
厨灯斜影出:厨房微弱的灯光投射出长长的影子。
檐雨馀声滴:屋檐上滴落雨水的声音。
爱閒人:喜欢清闲的人。
同此夕:共度这个夜晚。

鉴赏

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夜晚场景,西斋寂静,暮色已降,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寂静。主人知道是久违的朋友来访,便亲自拂去尘埃,为客人准备席位。这是一个贫寒但充满温馨的乡村家庭,他们用简单的茶果款待远道而来的朋友。

“贫静似僧居,竹林依四壁”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居所的清贫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诗中的"贫静"二字,不仅表达了物质上的简朴,更传递了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超脱。竹林环绕,给人一种隐士自在的感觉。

“厨灯斜影出,檐雨馀声滴”则是对夜晚氛围的细腻描写,厨房里的灯光透过窗棂投射出斜斜的影子,而屋檐上落下的雨声在夜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最后两句“不是爱閒人,肯来同此夕”表达了主人对朋友的珍视和对这难得的相聚时光的珍惜。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平淡与美好,更传达了一种深厚的情谊和对生命中简单乐趣的赞美。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曲江早春

曲江柳条渐无力,杏园伯劳初有声。

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曲江早秋

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

独信马蹄行,曲江池四畔。

早凉晴后至,残暑暝来散。

方喜炎燠销,复嗟时节换。

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复旦。

人寿七十稀,七十新过半。

且当对酒笑,勿起临风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曲江感秋

沙草新雨地,岸柳凉风枝。

三年感秋意,并在曲江池。

早蝉已嘹唳,晚荷复离披。

前秋去秋思,一一生此时。

昔人三十二,秋兴已云悲。

我今欲四十,秋怀亦可知。

岁月不虚设,此身随日衰。

闇老不自觉,直到鬓成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曲江感秋二首(其一)

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

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

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

穷通与荣悴,委运随外物。

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

夜听竹枝愁,秋看滟堆没。

近辞巴郡印,又秉纶闱笔。

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

销沈昔意气,改换旧容质。

独有曲江秋,风烟如往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