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避人常独卧,借地遂幽居。
多病勤栽药,无言懒著书。
山光兼落日,竹色共寒蔬。
故旧如相遇,休嗔礼法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避开尘世纷扰,独自居住在清幽之地的生活情景。他因身体多病,所以专注于种植草药以疗愈自己,对于繁琐的著述则显得无心无力,选择了沉默寡言。诗中通过"山光兼落日"和"竹色共寒蔬"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
诗人强调与老友重逢时,尽管礼数可能不周,但彼此之间无需过多拘泥于世俗规矩,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由随性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流露出诗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种菊宁无意,幽居得自怡。
丘园临晚节,霜露傲寒枝。
逐客餐英夕,休官待酒时。
清风与高致,千载重相期。
卧病秋将尽,艰难日又增。
夜深方著枕,户远更留灯。
邻畏呻吟近,僮来抑按能。
有身应有患,空寂未如僧。
道士清溪住,扁舟久未回。
井垂霜后橘,门掩雨前苔。
凫舄长相候,鱼书杳不来。
虹桥他日宴,又负紫霞杯。
丘园无雅况,经训有馀閒。
偶过柴门外,相期药肆间。
谈诗不知倦,看画欲忘还。
二仲称仪表,衰容讵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