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行十首(其一)

惨切风雨夕,沉吟离别情。

燕辞前日社,蝉是每年声。

暗泪深相感,危心亦自惊。

不如元不识,俱作路人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凄凉风雨交加的夜晚,我沉思于离别的愁绪。
燕子离开了往日的社团,蝉声年复一年依旧响起。
暗中流下的泪水深深触动了情感,心中的不安也令自己惊慌。
倒不如当初根本就不相识,彼此都作为路人擦肩而过。

注释

惨切:凄凉悲痛。
风雨夕:风雨交加的夜晚。
沉吟:深思,沉思默想。
离别情:离别时的情感。
燕辞:燕子离开。
前日社:往日的居所或群体。
蝉:这里指蝉的鸣叫。
每年声:每年都会有的声音,指蝉鸣。
暗泪:暗中流下的眼泪。
深相感:深深地触动了情感。
危心:不安的心,忧虑的心情。
自惊:自己感到惊慌。
不如:倒不如。
元不识:当初就不认识。
俱作:都作为。
路人行:路人一样行走,即互不相干地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深切感慨。首句“惨切风雨夕”直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风雨交加的暮色中,作者的心境同样是阴沉而又痛切的。紧接着,“沉吟离别情”则透露出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深怀念,他在心中默默地回味着那种离愁。

“燕辞前日社”中的“燕”通常指燕子,它们在春天离去,而“蝉是每年声”则是说蝉虫每到夏季就会发出鸣叫声。这里作者通过这两种自然现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同时也映射出自己对过往美好时光的不舍。

“暗泪深相感”表明作者在内心深处涌动着悲伤的情绪,这份情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连蝉鸣都能引起他的共鸣。而“危心亦自惊”则显示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恐惧,仿佛随时都会崩溃。

最后两句“不如元不识,俱作路人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作者似乎在说,如果从一开始就不认识这些离别之情,那么现在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一般的存在。在这里,“元”字或许指的是最初、原初的状态,也可能是自称,暗示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像行人一样,轻松地继续前行,不为过去所累。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遣行十首(其二)

十五年前事,恓惶无限情。

病僮更借出,羸马共驰声。

射叶杨才破,闻弓雁已惊。

小年辛苦学,求得苦辛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遣行十首(其三)

徙倚檐宇下,思量去住情。

暗萤穿竹见,斜雨隔窗声。

就枕回转数,闻鸡撩乱惊。

一家同草草,排比送君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遣行十首(其四)

已怆朋交别,复怀儿女情。

相兄亦相旧,同病又同声。

白发年年剩,秋蓬处处惊。

不堪身渐老,频送异乡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遣行十首(其五)

塞上风雨思,城中兄弟情。

北随鹓立位,南送雁来声。

遇适尤兼恨,闻书喜复惊。

唯应遥料得,知我伴君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