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虚中上人晚秋见寄

楚外同文在,荆门得信时。

几重相别意,一首晚秋诗。

日暮山沈雨,莲残水满池。

登楼试南望,为子动归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楚地之外同文流传,收到荆门来信的那一刻。
多次离别的深情厚意,都凝聚在这一首描写深秋的诗中。
黄昏时刻山色隐没在雨中,莲花凋谢后池塘水满溢。
登上高楼向南远眺,因为思念你而心生归意。

注释

楚外:楚地之外,指远离楚国中心的地方。
同文:相同的文化或文字,这里指书信相通。
荆门:地名,也可以泛指远方的朋友所在之地。
得信:收到信件。
几重:多少次,多次。
相别:互相告别,分离。
意:情意,心意。
晚秋诗:描绘深秋时节的诗歌。
日暮:傍晚,天色已晚。
山沈雨:山色隐没在雨幕之中,'沈'同'沉'。
莲残:莲花凋谢。
水满池:池塘因雨水而满溢。
登楼:爬上高楼。
南望:向南方眺望,可能是因为思念的人在南方。
为子:因为你。
动归思:触动了归乡的思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念与离愁交织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楚外同文在,荆门得信时。” 这两句表明诗人与亲人虽相隔遥远,但仍能通过书信保持联系。"楚外"指的是楚地以外的地方,而"荆门"则是古代楚国的一个地方名,这里代表着家乡或亲人的所在。"同文在"意味着尽管不在一起,依然能够通过文字交流思想感情。

“几重相别意,一首晚秋诗。”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复杂情感和对亲人深厚的情谊。"几重"形容离别的次数多,或者是离愁重重叠叠,而"一首晚秋诗"则是诗人用以寄托自己这份思念。

“日暮山沈雨,莲残水满池。”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晚秋景象。"日暮山沈雨"形容傍晚时分,山间阴云密布,仿佛要下起大雨,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而"莲残水满池"则是对池塘景色的描写,荷花虽已过季,但池水依旧充盈。

“登楼试南望,为子动归思。”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登上高楼,向南眺望家乡的景象,心中涌起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为子"在这里是代词,指的是亲人,而"动归思"则是说这种景象让诗人产生了归家的冲动和对亲人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谢虚中寄新诗

旧友一千里,新诗五十篇。

此文经大匠,不见已多年。

趣极同无迹,精深合自然。

相思把行坐,南望隔尘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谢道友拄杖

剪自南岩瀑布边,寒光七尺乳珠连。

持来未入尘埃路,乞与应怜老病年。

欹影夜归青石涧,卓痕秋过绿苔钱。

他时携上嵩峰顶,把倚长松看洛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谢橘洲人寄橘

洞庭栽种似潇湘,绿绕人家带夕阳。

霜裛露蒸千树熟,浪围风撼一洲香。

洪崖遣后名何远,陆绩怀来事更长。

藏贮待供宾客好,石榴宜称映舟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谢灉湖茶

灉湖唯上贡,何以惠寻常。

还是诗心苦,堪消蜡面香。

碾声通一室,烹色带残阳。

若有新春者,西来信勿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