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祈雨官吏

官吏闵民旱,祈祷意颇敦。

六月仍不雨,四野净如髡。

呼前告官吏,恐未究其源。

自从前岁涝,秋禾无一根。

正赋不能入,兼之工役繁。

政令如水火,徵求到鸡豚。

今日卖其子,明日复鬻孙。

子孙已卖尽,里胥还扣门。

守令犹不知,况能达至尊。

人道良多舛,天心岂少恩。

所贵修政事,及时救元元。

爱人与节用,鲁叟非空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官吏为百姓祈雨的情景,反映了明朝社会中官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敬畏。诗中通过描述六月干旱、田野荒芜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而揭示了官府征税繁重、百姓生活困苦的现实。

“官吏闵民旱,祈祷意颇敦。”开篇点出官吏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虔诚的祈雨行为,体现了官员的责任感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注。

“六月仍不雨,四野净如髡。”形象地描绘了干旱的严重程度,田野如同被剃光的头颅,生动展现了干旱对土地的摧残。

“自从前岁涝,秋禾无一根。”通过对比去年的洪水导致的歉收,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性影响。

“正赋不能入,兼之工役繁。”揭示了官府征税的沉重负担,不仅有固定的赋税,还有繁重的徭役,加重了百姓的经济压力。

“政令如水火,徵求到鸡豚。”比喻政府的政策和征税如同水火,既无法避免又带来灾难,甚至涉及到了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鸡豚等小物,显示出征税之广和之深。

“今日卖其子,明日复鬻孙。”描绘了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卖掉子女的悲惨情景,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极端贫困。

“子孙已卖尽,里胥还扣门。”进一步说明了卖子卖孙的情况在不断发生,即使连最后的希望都失去了,仍然逃不过官府的催逼。

“守令犹不知,况能达至尊。”表达了对地方官员不了解民情、无法向上级反映真实情况的无奈和失望。

“人道良多舛,天心岂少恩。”诗人反思了人间的苦难和天道的无情,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所贵修政事,及时救元元。”提出了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改善政治,及时救助百姓的主张。

“爱人与节用,鲁叟非空言。”引用孔子的话,强调了爱民和节约的重要性,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需要实际行动来体现。

整首诗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民生疾苦,表达了诗人对官民关系、自然灾害、社会不公等问题的深切关注和思考,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精神。

收录诗词(564)

杨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吕宪长惠余七宝丹云服之黑发延年惟与豆乳不宜余幼寒素独与此味相善每呼为淡友戏作别淡友诗

岁晏起秋风,群芳倏凋悴。

感此嗟余生,反为形所累。

偶得紫汞方,服食仙可至。

钟鼎误时人,吾将从此逝。

独有贫贱交,如何一旦弃。

形式: 古风

漫翁诗

子美称漫郎,次山号漫叟。

两公皆伟人,斯名传不朽。

予本疏阔士,且与病为偶。

性惟率其真,名不居其右。

虽尝为文章,不习韩与柳。

诗韵尚未谐,况能辨好丑。

亦尝涉世故,世故良难剖。

轨事与抡材,舛错恒八九。

自信惟此心,得失两无有。

所幸遂归来,惟与鹿豕友。

耕也不知获,渔也不用笱。

富贵若浮云,诗书成敝帚。

于今年八十,万事空回首。

茫茫视天地,未知谁长久。

仍欲惜豹文,仍欲竞鸡口。

纵得千载名,何如一杯酒。

岁月自盈虚,吾生无誉咎。

从此称漫翁,可并古人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死别离(其一)

生别在远道,思之令人老。

白发倘相逢,犹足慰怀抱。

死别向泉台,墓门何日开。

岂无眼前人,思君痛难裁。

形式: 古风

死别离(其二)

生别如秋雁,春日或相见。

相见既有时,肠亦不能断。

死别卧荒郊,东逝水滔滔。

思君如逝水,寤寐心为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