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三十一首(其二十)

谁最平峻功,共推陶士行。

砥柱咸和閒,敛膝无攲倾。

朝暮运百甓,习劳惜分阴。

木屑暨竹头,综理纤悉能。

赫然生八翼,乘风上天门。

每思折翼梦,满盛惧不胜。

明鉴似魏武,忠顺似孔明。

投袂歼跋扈,咄嗟定江陵。

默也杀方州,用为方州尊。

向令害宰相,宰相亦所应。

贻书王茂宏,俊快尤绝伦。

第就入讨峻,未若温太真。

赴难死同仇,宁以疆场分。

进如石投卵,切齿恨稍伸。

若复召兵返,是败于几成。

征西深感悟,戎衣辄兼程。

石头欲西归,旋踵与祸邻。

譬如骑猛虎,中下不并存。

义旗将回指,慎毋撄众心。

征西愈感悟,分米饷峤军。

未功先拜官,骠骑命敢闻。

洒泣誓登舟,臣等受国恩。

济则与同祚,不济当死身。

大书峤似侃,一字皎日星。

前此闻敦谋,谬为恭且勤。

盛称钱世仪,满腹皆精神。

饯别起行酒,凤饮未及唇。

手版坠其帻,阳醉加色声。

京尹无后言,安坐□讨敦。

最初诣建康,特遣繇刘琨。

晋祚虽云衰,天命犹未更。

我整河朔师,江南惟赖卿。

劝进岂细故,胜任非他人。

不忠故非孝,灿灿在孝经。

既至苦请归,亦念慈母恩。

世梗道途涩,梓宫稽奉迎。

绝裾遂永诀,此恨何时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咏史三十一首(其二十)》由清代诗人黄毓祺创作,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展现了对忠诚、勇敢、智慧以及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

诗中首先赞扬了陶士行的平峻功绩,比喻他如同砥柱一般稳重,无论朝暮都能勤奋工作,珍惜时间。接着,诗人以“赫然生八翼,乘风上天门”来形容陶士行的卓越才能和远大志向。然而,诗人也提醒陶士行要警惕“折翼”的风险,即不要过于自信或自满,以免遭遇失败。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魏武帝曹操和诸葛亮,强调了忠诚和顺从的重要性,并赞扬了陶士行在关键时刻能够果断行动,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陶士行在处理政务时的谨慎态度的赞赏,认为他能够妥善处理复杂的政治局面。

诗中还提到了陶士行对下属的关怀,如“分米饷峤军”,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最后,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陶士行忠诚、勇敢、智慧和道德品质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对其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表示了深切的担忧和敬意。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丰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67)

黄毓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史三十一首(其二十一)

卡家尚书令,督军拒清溪。

背痈正新愈,苦战力不支。

二子亦阵亡,其母哭抚尸。

父忠子尽孝,死也甘如饴。

导非社稷臣,正色曾箴规。

嗣皇尚未立,岂臣辞疾时。

又请免导官,亏法而从私。

事虽寝不行,举朝严惮之。

诸子宏风流,鄙吝非壶谁。

宁如含瓦石,放达非所期。

悖礼伤教化,倾覆实在兹。

乃信死难臣,平日谏诤姿。

忠孝萃一门,可以悟脩齐。

形式: 古风

咏史三十一首(其二十二)

散骑常侍辛,所闻谊至高。

挥手谢太常,报画甚琼瑶。

物极反必然,致至危是招。

宜乘兹大捷,归命于天朝。

诚廉附繇夷,上寿享松乔。

冉闵亦自道,吾属故晋髦。

迎惊都洛阳,分任州郡劳。

因势可就功,名贤或易操。

陇西义不食,是身等秋毫。

至今想其风,使人意也消。

形式: 古风

咏史三十一首(其二十三)

楚之谋复雠,亡命汝颍间。

刺客未得当,深夜称疾眠。

果自赍药从,情意殷殷然。

客乃出匕首,以其状告焉。

将军裕所忌,努力自保全。

仍以身事之,出入相周旋。

寄语涉世人,逆亿何足贤。

形式: 古风

咏史三十一首(其二十四)

亦知袁景倩,不敌萧道成。

正如一木支,无救大厦崩。

顾谓其子最,名义古所敦。

汝不失孝子,我不失忠臣。

尔时刘尚书,父子亦殒身。

百姓为之谣,可怜石头城。

石头真可怜,褚渊空复生。

举止有如此,何面堪向人。

不能杀袁刘,寒士分固应。

出语胡不避,功曹名至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