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值春雨

江皋正月雨,平陆亦波澜。

半是峨嵋雪,重为泽国寒。

农田淹寖尽,客棹往来难。

愁杀骚人路,沧浪正渺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正月里江边降雨,平原上也掀起了波澜。
这景象半是因峨眉山的雪融化,再次让水乡泽国感受到了寒冷。
农田大多被洪水淹没,行船往来的路径变得艰难。
这让文人墨客愁肠百结,眼前的沧浪之水浩渺无际。

注释

江皋:江边的高地。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通常指春节所在的月份。
平陆:平坦的陆地。
波澜:波浪,比喻动荡的局势或心情。
半是:一半是因为。
峨嵋:即峨眉山,中国著名山脉,此处代指高山,雪水融化。
重为:再次使得。
泽国:水乡,多湖泊河流的地方。
农田:种植作物的土地。
客棹:客船,此处指行旅之人乘坐的船只。
往来难:来去不易,交通不便。
愁杀:使…极为忧愁,愁死。
骚人:诗人,文人,源自屈原的《离骚》。
路:这里引申为心境、情绪。
沧浪:指水色青苍,也可象征社会状况或人生境遇。
渺漫:广阔无边,模糊不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雨中的江景图。开篇“江皋正月雨,平陆亦波澜”两句,通过对比,生动地刻画了春天的雨水使得江面和平原都泛起波浪,显示出大自然在细雨中的活力与动感。

接着,“半是峨嵋雪,重为泽国寒”一句,以“半是”表达诗人对远方山色与近处雨景的联想,将春日之雨与雪进行比较,既增添了一份清凉感,又通过“峨嵋雪”暗示了诗人的情怀或心境。

以下,“农田淹寖尽,客棹往来难”两句,从现实出发,描述了雨水对农业生产和行人通行的影响。春天是播种的时节,大量的雨水虽然有利于作物生长,但也可能导致农田积水,给农事带来不便;同时,对于旅人而言,连绵的细雨则让出行变得艰难。

最后,“愁杀骚人路,沧浪正渺漫”一句,以“愁杀”形容诗人心中的忧虑和沉重感受。“骚人路”指的是文人墨客常走的道路,而“沧浪”则是江水的别称,“正渺漫”表达了春雨中江水奔腾不息,既有动势之美,又增添了一份无尽的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细雨景象的描绘,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体验,展现出诗人独到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怀。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江上夏日

无处清阴似剡溪,火云奇崛倚空齐。

千山冷叠湖光外,一扇凉摇楚色西。

碧树影疏风易断,绿芜平远日难低。

故园旧寺临湘水,斑竹烟深越鸟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江上望远山寄郑谷郎中

危碧层层映水天,半垂冈陇下民田。

王维爱甚难抛画,支遁高多不惜钱。

巨石尽含金玉气,乱峰闲锁栋梁烟。

秦争汉夺空劳力,却是巢由得稳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江令石

思量江令意,爱石甚悠悠。

贪向深宫去,死同亡国休。

两株荒草里,千古暮江头。

若似黄金贵,隋军也不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江寺春残寄幕中知己二首(其一)

谁遣西来负岳云,自由归去竟何因。

山龛薜荔应残雪,江寺玫瑰又度春。

早岁便师无学士,临年却作有为人。

何妨夜醮时相忆,伴醉佯狂笑老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