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陶家五柳簇衡门,还有高情爱此君。
何处更添诗境好,新蝉欹枕每先闻。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厚的情感。开篇"陶家五柳簇衡门",通过对实物的具体描述,即陶家门前那些参天的古柳,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这片古老景象的怀念和赞美。紧接着"还有高情爱此君"一句,则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某位朋友或知己深厚的情谊,这里的"高情"不仅指情感之高,也可能暗示这份情谊超越常人。
第二句"何处更添诗境好",则是在追问在哪里还能找到与这里相比的美丽景色和诗意氛围。通过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诗人强调了陶家五柳之美,是难以寻找对等美好的景象。
最后两字"新蝉欹枕每先闻",描绘了一种细腻的情境:在夏夜里,那些初生的蝉虫已经开始在树叶间鸣叫,而诗人则总是最先听见它们的声音。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细心观察,也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与之共鸣的情怀。
这四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个人情感的寄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在悠然的生活态度。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数枝珍重蘸沧浪,无限尘心暂免忙。
烦暑若和烟露裛,便同佛手洒清凉。
乐府翻来占太平,风光无处不含情。
千门万户喧歌吹,富贵人间只此声。
撼晚梳空不自持,与君同折上楼时。
春风还有常情处,系得人心免别离。
灞亭东去彻隋堤,赠别何须醉似泥。
万里往来无一事,便帆轻拂乱莺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