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建学多通显,何为尚布衣。
不闻行聘久,始悟设科非。
落日君寻店,深山我掩扉。
几时残烛下,重听讲精微。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送沈僩》。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股淡然的哲学思考与对友情深厚的情感。
"建学多通显,何为尚布衣。"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推崇和对物质生活的超脱。在这里,“建学”指的是建立学校,是学习和传播知识的地方;“多通显”则意味着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学问;“何为尚布衣”则是说虽然穿着普通的布衣,但内心却充满了高远的追求。
"不闻行聘久,始悟设科非。"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朋友长时间未见的思念以及对于考试制度的质疑。这里,“不闻行聘久”表明诗人与友人相隔已久,一直未有消息;“始悟设科非”则是说诗人在这期间逐渐醒悟到,原来那些繁文缛节的考试制度并不是学问真正的衡量标准。
"落日君寻店,深山我掩扉。"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离别时的情景。朋友在黄昏时分去寻找住宿之地,而诗人则独自一人在深山中关闭门窗,静享片刻的孤寂。
"几时残烛下,重听讲精微。"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即希望能够在某个时候,在昏黄的灯光下,再次聆听朋友关于学问精妙之处的讨论。在这里,“几时”意味着“何时”,即期待那一天的到来;“残烛”则是指快要燃尽的蜡烛,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对知识追求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学问与物质生活、友情与世俗制度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洁,以及他对于纯粹学术交流的深切向往。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日日焚香出,天知令尹心。
租符环境少,花判入人深。
发路惟诗卷,般家亦俸金。
极为乡井惜,不是怆分襟。
冲寒何处去,新戍尚来年。
客劝休辞幕,君言已买船。
霜清江有蟹,叶脱木无蝉。
若过东林寺,携家往问禅。
幕府秋风事日生,参军匹马去兼程。
起为楚舞何其壮,吟退胡兵在此行。
且喜岘山碑有跋,不愁江表传无名。
老儒那复封侯梦,止愿躬耕看太平。
丞相曾参督府谋,郎君今复赞边筹。
彼哉金谷饮长夜,去矣玉关防盛秋。
尺度岂能拘快士,功名断不在中州。
习池水满堤花艳,安得相陪赋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