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庐山衲僧

飞锡下崆㟅,清高世少双。

冻天方筛雪,别我去何邦。

烧绕赤乌亥,云漫白蚌江。

路人争得识,空仰鬓眉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翻译

他乘着锡杖飞降在崇山峻岭之中,他的清高世间罕见。
严寒的天气正下着雪,他要去往哪个远方的国度呢?
火焰围绕着红日亥时,云雾弥漫在白蚌江上。
路上的人们怎能认出他,只能仰望他的背影和容貌。

注释

飞锡:指僧人出行携带的锡杖,象征着出家人的修行。
崆㟅:形容崇山峻岭。
清高:形容人的品格高尚,超凡脱俗。
筛雪:形容大雪纷飞如同筛子筛选一般。
赤乌:红色的太阳,此处代指日落。
亥:古代计时法中的一个时辰。
云漫:云雾弥漫。
白蚌江:可能指江名,也可能象征清澈的江水。
路人:过路的人。
识:识别,认出。
空仰:只能空自仰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送别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表达了对远去之人的思念和不舍。诗人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副山川河流之间的情境。

"飞锡下崆㟅,清高世少双" 这两句描写了庐山的雄伟与僧人的清高脱俗。"崆㟅"指的是庐山的一种地貌特征,而"清高"则是对僧人修行境界的赞美。

"冻天方筛雪,别我去何邦"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离别之际的心情。"冻天"形容天气寒冷,"筛雪"则是雪花纷飞的景象,而"别我去何邦"则透露出诗人的不舍和对远行者未来所在的好奇。

"烧绕赤乌亥,云漫白蚌江" 这两句继续描写自然景物。"烧绕赤乌亥"中的"赤乌亥"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山峰,而"云漫白蚌江"则形容江水与云雾的交织。

最后两句"路人争得识,空仰鬓眉庞" 表现了诗人的哀愁和对僧人离别后留下的印象。"路人争得识"说明人们都认识这位僧人,而"空仰鬓眉庞"则是诗人在送别之后,仍然忍不住抬头望向那已远去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惆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行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深切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送李铏赴举

诗业务经纶,新皆意外新。

因知登第榜,不著不平人。

句得孤舟月,心飞九陌尘。

明年相贺日,应到曲江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沈侍郎

从知无远近,木落去闽城。

地入无诸俗,冠峨甲乙精。

山多高兴乱,江直好风生。

俭府清无事,唯应荐祢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陈秀才赴举兼寄韩舍人

主圣臣贤日,求名莫等闲。

直须诗似玉,不用力如山。

草白兵初息,年丰驾已还。

凭将安养意,一说向曾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明觉大师兼寄郑山人

去去楞伽子,春深道路长。

鸟啼青嶂险,花落紫衣香。

此去非馀事,还归内道场。

凭师将老倒,一向说荥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