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乞食浙西苏与秀,人人奉佛家家富。
收拾几成三万缗,尚自不能供众口。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由释正觉所作,描绘了浙西地区佛教盛行,家家户户信仰虔诚的景象。"乞食浙西苏与秀",诗人以乞食僧人行脚于富裕的苏杭一带为引子,暗示当地佛法兴盛,连乞丐也能在此获得供养。"人人奉佛家家富"进一步强调了民众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经济条件的宽裕。
然而,尽管财富积累到了"三万缗"之多,但"尚自不能供众口",反映出佛教徒的慷慨布施精神,即使富有,也难以满足众多信徒的需求。这句诗寓含了佛教的舍己利他理念,以及对物质欲望的超越。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当时社会佛教文化的特点,以及修行者对于慈悲与奉献的深刻理解。
不详
无对无待,有兼有带。历历物机,空空眼界。
绵绵相柱兮箭锋,恰恰相应兮函盖。
巨海饮毛,妙峰纳芥。
彼不见其有馀,我方知其无外。
普明照世约同参,补怛落伽观自在。
藏山于泽,藏舟于壑。一真不可藏,怕尔满寥廓。
传家清白有风规,圆陀陀地无棱角。
雨从何来,不离问处。森罗大千,出乎方寸。
照中之虚,静中之动,衲僧分上常相共。
寒露濡松夜气清,皋禽惊起月巢梦。
举刘端公问云居:雨从何来?居云:从端公问处来。
劫前机,肘后印,用而无痕,空而不尽。
是谁造作大千,出自虚明方寸。
你侬欲去泥瘢,匠石不悭斤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