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和李似之横山对月

秋杪暑方退,清若玉壶冰。

高楼对月,天上宫殿不曾扃。

散下凄然风露,影照江山如昼,浑觉俗缘轻。

弋者欲何慕,鸿羽正冥冥。世间法,唯此事,最堪凭。

太虚心量,聊假梨枣制颓龄。

但使心安身健,静看草根泉际,吟蚓与飞萤。

一坐小千劫,无念契无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纲的《水调歌头·和李似之横山对月》,是一首描写秋天夜晚独自登楼赏月的情景,抒发了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诗中的意境清新脱俗,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

开篇“秋杪暑方退,清若玉壶冰”描绘出一个凉爽宜人的秋夜景象,月光如同透明的玉器一般纯净冷冽。接着,“高楼对月,天上宫殿不曾扃”则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心境,与月亮相对而坐,宛如置身于天上的仙境,无需关门闭户。

“散下凄然风露,影照江山如昼,浑觉俗缘轻”写出了秋夜中清冷的风露,以及月光下的影像,如同白日一般明亮,从而体现出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和淡漠。

“弋者欲何慕,鸿羽正冥冥。世间法,唯此事,最堪凭”则是诗人借用古代射雁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情感,月光下遥远而模糊不清的雁影,象征着难以触及的理想和追求。在这里,“世间法”指的是世俗的规则和束缚,而“唯此事”即是超越这些束缚追寻心之所向。

最后,“太虚心量,聊假梨枣制颓龄。但使心安身健,静看草根泉际,吟蚓与飞萤。一坐小千劫,无念契无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长短的豁达态度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心愿。通过“太虚心量”来比喻自己的胸襟广大,可以暂且借助世俗之物(梨枣)来消磨时光。只要内心安宁,身体健康,就能在静谧的环境中观赏自然万象,与低微的小生物如蚓和萤火虫为伴,不为尘世所累,达到一种超脱生死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光和秋夜景色的描绘,以及借助古代射雁故事的隐喻,表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生命意义的深刻追求。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李太白画象

太白乃吾祖,逸气薄青云。

开元有道,聊复乘兴一来宾。

天子呼来方醉,洒面清泉微醒,馀吐拭龙巾。

词翰不加点,歌阕满宫春。笔风雨,心锦绣,极清新。

大儿中令,神契兼有坐忘人。

不识将军高贵,醉里指污吾足,乃敢尚衣嗔。

千载已仙去,图象耸风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一)同德久诸季小饮,出示所作,即席答之

律吕自相召,韶頀不难谐。

致君泽物,古来何世不须才。

幸可山林高卧,袖手何妨闲处,醇酒醉朋侪。

千里故人驾,不怕物情猜。秋夜永,更秉烛,且衔杯。

五年离索,谁谓谈笑豁幽怀。

况我早衰多病,屏迹云山深处,俗客不曾来。

此日扫花径,蓬户为君开。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永遇乐.秋夜有感

秋色方浓,好天凉夜,风雨初霁。

缺月如钩,微云半掩,的烁星河碎。

爽来轩户,凉生枕簟,夜永悄然无寐。

起徘徊,凭栏凝伫,片时万情千意。

江湖倦客,年来衰病,坐叹岁华空逝。

往事成尘,新愁似锁,谁是知心底。

五陵萧瑟,中原杳杳,但有满襟清泪。

烛兰缸,呼童取酒,且图径醉。

形式: 词牌: 永遇乐

玉蝴蝶

万古秣陵江国,舣舟烟岸,千里云林。

故垒高楼,凝望远水遥岑。

景阳钟、那闻旧响,玉树唱、空有馀音。感春心。

六朝遗事,萧索难寻。

甘泉法从弟兄芝玉,顾我情深。

契阔相思,岂知今日共登临。

对尊俎、休辞痛饮,伤志节、须且高吟。柳摇金。

断霞轻霭,残照西沈。

形式: 词牌: 玉蝴蝶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