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雪(其三)

坐穷今古此心醒,身外寒温总不惊。

对景远思苏武节,看山惟羡首阳清。

二仪太素堪俦匹,一段梅香敢抗平。

只恐调高吟不得,知心惟有郢歌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喜雪(其三)》由明代诗人姚珩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面对大雪时的心境与感悟。

首句“坐穷今古此心醒”,诗人静坐于雪中,内心仿佛穿越古今,达到了一种超脱的清醒状态。接着,“身外寒温总不惊”一句,表明了诗人对外界环境的淡然态度,无论是寒冷还是温暖,都不再能触动他的心弦。

“对景远思苏武节,看山惟羡首阳清”两句,诗人以苏武和首阳山为喻,表达了对高尚节操的向往与追求。苏武坚守节操,不畏艰难;首阳山则象征着清高的境界,诗人羡慕并渴望达到这样的精神高度。

“二仪太素堪俦匹,一段梅香敢抗平”中,“二仪”指的是天地,“太素”则代表了原始、纯净的状态。诗人认为自己与天地间的一切都能和谐相处,甚至在一段梅香面前,也敢于与之抗衡,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最后,“只恐调高吟不得,知心惟有郢歌声”表达了诗人担心自己的情感过于深沉,难以用诗歌表达出来,只有郢歌(古代楚国的音乐)才能真正理解他内心的感慨。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能力的自信,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越世俗、追求高尚情操的精神世界,以及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

姚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陶饮酒十首(其一)

惊鱼乐深逝,倦鸟厌高飞。

独人不如之,可不为之悲。

失路陷荆棘,日暮还依依。

家乡隔山海,飘泊将焉归。

岁月不我与,两鬓倏已衰。

少壮不自力,老去愿皆违。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十首(其二)

山居复何事,卧听松涛喧。

先人有敝庐,亦在涧东偏。

高榜出层云,正对罗浮山。

罗浮去虽远,神往复神还。

时逢采药人,箕踞松下言。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十首(其三)

有客远方来,值此秋菊开。

貌古韵更古,人物疑无怀。

与我说竟日,意合无少乖。

我因问动止,略述渠所栖。

闻言惊叹久,隔此如云泥。

我有龙唇琴,愿公为调谐。

弹罢各一杯,宾主花间迷。

再拜再问公,兹去何时回。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十首(其四)

海天碧万里,三山落中隅。

云水隔千里,欲进无一涂。

扁舟不可泛,高车不可驱。

中有一仙翁,寿可千岁馀。

还入松脂林,结此丹霞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