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井追寒食,闲扉独不开。
梨花应折尽,柳絮自飞来。
梦觉怀仙岛,吟行绕砌苔。
浮生已悟了,时节任相催。
诗人以万井的寒食为题材,展开一番独特的情感流露。"万井追寒食,闲扉独不开",这里的“万井”指的是众多的泉水,而“追寒食”则是古代农民在寒食节气(即春分后第五个节气)时的一种饮食习俗,即用冷食替代热食。诗人通过这样的设定,展示了自己独处闲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接下来的"梨花应折尽,柳絮自飞来",则是描绘春天景象,梨花似已过季,而柳絮却随风飘舞。这两句诗不仅描写了自然美景,更蕴含着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梦觉怀仙岛,吟行绕砌苔。这里的"梦觉"指的是从梦中醒来,而"怀仙岛"则是诗人心向往之的理想境界——仙岛。在这样的境地中,他自由自在地"吟行"(即吟诵诗歌),在长满青苔的小路上漫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最后,“浮生已悟了,时节任相催”则是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深刻体会。"浮生"指的是如同落叶般飘零的人生,而"已悟了"则显示出诗人对此有着深刻的领悟。"时节任相催"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任凭岁月流转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寒食日景物的描写,以及诗人个人的情感和哲思的展现,构筑了一个既有鲜明季节感,又蕴含深邃生命观的艺术境界。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造化安能保,山川凿欲翻。
精华销地底,珠玉聚侯门。
始作骄奢本,终为祸乱根。
亡家与亡国,云此更何言。
去岁来寻我,留题在藓痕。
又因风雪夜,重宿古松门。
玉有疑休泣,诗无主且言。
明朝此相送,披褐入桃源。
早晚逐兹来,闲门日为开。
乱蛩鸣白草,残菊藉苍苔。
困卧谁惊起,闲行自欲回。
何时此携手,吾子本多才。
白石路重重,萦纡势忽穷。
孤峰擎像阁,万木蔽星空。
世论随时变,禅怀历劫同。
良宵正冥目,海日上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