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普选二上人期相会见寄

本意宿东林,因听子贱琴。

遥知大小朗,已断去来心。

夜静溪声近,庭寒月色深。

宁知尘外意,定后便成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原计划住宿在东林寺,却因听到子贱弹奏的琴声而驻足。
我远远地了解到,无论年长或年少的心灵,都已被这琴声所打动,忘却了俗世的纷扰。
夜晚如此寂静,溪水的声音似乎更加清晰可闻;庭院中寒气袭人,月光也显得分外深沉。
谁能知道超脱尘世的情怀呢?在心灵得到净化之后,自然就能吟诵出诗篇。

注释

本意:原本的打算。
宿东林:在东林寺过夜。
因听:因为听到。
子贱琴:子贱所弹的琴,这里子贱可能指古代善于弹琴的人。
遥知:远距离地感知到。
大小朗:不论年龄大小的人。
已断:已经斩断。
去来心:对过去和未来的忧虑之心。
夜静:夜晚寂静。
溪声近:溪流的声音听起来很近。
庭寒:庭院寒冷。
月色深:月光深邃、昏暗。
宁知:哪里会知道。
尘外意:超越世俗的情感或意境。
定后:心灵平定之后。
成吟:自然形成吟诵,即作诗。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严维的作品,名为《酬普选二上人期相会见寄》。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意境和情感流露。

"本意宿东林,因听子贱琴。"

此两句表达了诗人原本打算在东林居住,因为听到子贱的琴声而留下。这里的“东林”可能是指一个幽静的自然环境,而“子贱琴”则是诗人心灵上的慰藉,显示出诗人对音乐的喜爱和追求。

"遥知大小朗,已断去来心。"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通过远处传来的声音(可能是自然界的声音或者琴声)了解外界的情况,但他已经断绝了与世俗接触的心思,这里体现出诗人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夜静溪声近,庭寒月色深。"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图:在安静的夜晚,溪水的声音变得清晰可闻,而庭院中因秋季或冬季的到来而显得寒冷,月光洒落其间,使得月色更加深邃。诗人通过这番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宁知尘外意,定后便成吟。"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愿,他希望能够洞察到超越尘世的意境,一旦确定下来,就能将这份情感化作歌吟。这不仅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也是对诗人创作灵感的一种期待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寄托之地的向往,以及在孤寂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

收录诗词(70)

严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代宗大历(766—779)间,严中丞节度河南(严郢为河南尹,维时为河南尉),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

  • 字:正文
  • 籍贯:越州(今绍兴)
  • 生卒年:742—756

相关古诗词

酬谢侍御喜王宇及第见贺不遇之作

寂寞柴门掩,经过柱史荣。

老夫宁有力,半子自成名。

柳映三桥发,花连上道明。

缄书到别墅,郢曲果先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僧房避暑

支公好闲寂,庭宇爱林篁。

幽旷无烦暑,恬和不可量。

蕙风清水殿,荷气杂天香。

明月谈空坐,怡然道术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赠万经

万公长慢世,昨日又隳官。

纵酒真彭泽,论诗得建安。

家山伯禹穴,别墅小长干。

辄有时人至,窗前白眼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赠别至弘上人

最称弘偃少,早岁草茆居。

年老从僧律,生知解佛书。

衲衣求坏帛,野饭拾春蔬。

章句无求断,时中学有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