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庚子祈雨蒋山赠月老》。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祈求降雨之际,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希望和忧虑。
“欲知计寺金谷吏,便是钟山粥饭头。”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宁静安详的生活场景,“计寺金谷吏”指的是隐居之人,而“钟山粥饭头”则象征着简单而平和的日常起居。
“尔欲朝朝动鱼鼓,我期日日饱貔貅。”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尔欲朝朝动鱼鼓”暗指希望能有一个安稳的环境,而“我期日日饱貔貅”则是期待每天都能吃得饱满,过上幸福的生活。
“几为晓灶炊烟喜,又作秋田渴雨忧。” 这两句诗反映了农事对自然气候的依赖。诗人在清晨看到炊烟时感到愉悦,因为这预示着一天的开始;而到了秋季,由于缺乏雨水,诗人又为农业生产的困难所忧。
“自有宝公能办供,元凭心上细推求。”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能够解决问题的人物的敬仰和信任。这里的“宝公”可能是指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或宗师,而“元凭心上细推求”则表现了诗人对其能力的肯定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诗人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对于自然灾害的忧虑以及对于能解决问题者的敬仰。同时,这也折射出古代文人对于社会责任与个人愿望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