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化主(其二)

吉山真心成抑逼,僧至参禅令乞食。

误他多少禅家流,入不得处争著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职]韵

鉴赏

这首诗《送化主(其二)》由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僧人修行与生活中的矛盾与挑战。

首句“吉山真心成抑逼”,以吉山象征修行之地,真心代表僧人的虔诚之心,抑逼则暗示了修行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与束缚。这句诗表达了僧人在追求精神境界提升时,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压力。

次句“僧至参禅令乞食”,描述了僧人为了修行而选择的生活方式——参禅与乞食。参禅意味着深入思考与领悟佛法,乞食则是遵循佛教戒律,依靠施舍维持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僧人对物质欲望的摒弃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接下来,“误他多少禅家流,入不得处争著力”两句,揭示了僧人修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误解与挑战。禅家流指的是其他修行者或学者,他们可能会因不了解或误解而对僧人的生活方式产生质疑或批评。入不得处则指修行中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困境,僧人们在这些地方努力尝试,寻求突破。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们在追求精神境界提升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心挣扎、社会误解以及克服困难的决心。释慧空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佛教修行的真谛与挑战,同时也传递出对僧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化主(其三)

明知曰空具足器,向里得时无不是。

及至归来放下时,笑倒南山老鳖鼻。

形式: 七言绝句

送化主(其四)

袖里深藏大吉山,逢人拈出好生观。

不嫌贫富僧兼俗,价数高低试著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送化主(其五)

昔人遣化曾垂示,三步五步一蹙鼻。

从缘入得即不无,七佛之仪殊未备。

今日吉山分化人,岂在途中方瞥地。

千差一印靡有遗,万善同归宁自利。

不自利,非利他,家家门启通霄路,处处莲开火里花。

形式: 古风

送化主(其六)

堆堆危危是什么,生铁馒头千万个。

无心碗里盛将来,有眼禅人俱咬破。

吉山安众饭亦无,终是不教渠忍饿。

烦君普告信心人,一句当阳莫嗟过。

形式: 古风 押[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