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送从叔游襄阳

言别恨非一,弃置我宗英。

向用五经笥,今为千里行。

裹粮顾庭草,羸马诘朝鸣。

斗酒对寒食,杂花宜晚晴。

春衣采洲路,夜饮南阳城。

客梦岘山晓,渔歌江水清。

楚俗少相知,远游难称情。

同人应馆谷,刺史在郊迎。

只合侍丹扆,翻令辞上京。

时方春欲暮,叹息向流莺。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离别之痛并非一时,我被抛弃如同宗英。
曾经满腹经纶,如今却要踏上千里征程。
打包行囊,回头望庭院草木,瘦弱的马儿清晨嘶鸣。
独自饮酒度过清明,杂花盛开正适合晚来的晴天。
春天的衣裳在路上采集,夜晚在南阳城畅饮。
客梦中岘山晨曦微露,江水渔歌清亮如洗。
楚地风俗少有知音,远游之人难以抒发情怀。
同行的朋友应馆谷之邀,刺史在郊外迎接。
本该侍奉皇上,却让我离开京城。
正值暮春时节,对着流莺唯有叹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的情感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开篇“言别恨非一,弃置我宗英”表达了离别之痛,以及对于家人、特别是年轻的宗英的不舍。接着,“向用五经笥,今为千里行”展示了诗人在古籍中寻找安慰,如今却要踏上远行。

“裹粮顾庭草,羸马诘朝鸣”写出了准备长途旅行的景象,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清晨的感受。随后,“斗酒对寒食,杂花宜晚晴”则描绘了一种简朴而孤独的生活场景。

“春衣采洲路,夜饮南阳城”表达了诗人在春天的旅途中穿越河岸小路,夜晚在城中饮酒的情形。紧接着,“客梦岘山晓,渔歌江水清”则透露出远行者对家乡的梦想,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赏。

“楚俗少相知,远游难称情”反映了诗人对于异地文化的不适应,以及远行带来的情感隔阂。而“同人应馆谷,刺史在郊迎”则是诗人期望与志同道合之人的会面,以及对官员刺史的迎接。

最后,“只合侍丹扆,翻令辞上京。时方春欲暮,叹息向流莺”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工作的无奈,以及在春天即将结束时,对远方亲人的深情叹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

收录诗词(125)

李颀(唐)

成就

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经历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

  • 籍贯: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
  • 生卒年:690-751

相关古诗词

相和歌辞.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昏黄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砂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形式: 乐府曲辞

绝缨歌

楚王宴客章华台,章华美人善歌舞。

玉颜艳艳空相向,满堂目成不得语。

红烛灭,芳酒阑,罗衣半醉春夜寒。

绝缨解带一为欢,君王赦过不之罪。

暗中珠翠鸣珊珊,宁爱贤,不爱色。

青娥买死谁能识,果却一军全社稷。

形式: 古风

荅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累荐贤良皆不就,家近陈留访耆旧。

韩康虽复在人间,王霸终思隐岩窦。

清冷池水灌园蔬,万物沧江心澹如。

妻子欢同五株柳,云山老对一床书。

昨日公车见三事,明君赐衣遣为吏。

怀章不使郡邸惊,待诏初从阙庭至。

散诞由来自不羁,低头授职尔何为。

故园壁挂乌纱帽,官舍尘生白接䍦。

寄书寂寂于陵子,蓬蒿没身胡不仕。

藜羹被褐环堵中,岁晚将贻故人耻。

形式: 古风

送从弟游江淮兼谒鄱阳刘太守

都门柳色朝朝新,念尔今为江上人。

穆陵关带清风远,彭蠡湖连芳草春。

泊舟借问西林寺,晓听猿声在山翠。

浔阳北望鸿雁回,湓水东流客心醉。

须知圣代举贤良,不使遗才滞一方。

应见鄱阳虎符守,思归共指白云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