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累荐贤良皆不就,家近陈留访耆旧。

韩康虽复在人间,王霸终思隐岩窦。

清冷池水灌园蔬,万物沧江心澹如。

妻子欢同五株柳,云山老对一床书。

昨日公车见三事,明君赐衣遣为吏。

怀章不使郡邸惊,待诏初从阙庭至。

散诞由来自不羁,低头授职尔何为。

故园壁挂乌纱帽,官舍尘生白接䍦。

寄书寂寂于陵子,蓬蒿没身胡不仕。

藜羹被褐环堵中,岁晚将贻故人耻。

形式: 古风

翻译

多次举荐贤良无人应召,我来到陈留探访年长者。
虽然韩康仍然生活在世间,但我内心渴望像他一样隐居山岩洞穴。
清冷的池水灌溉着菜园,万物映照江面,心境淡泊如水。
妻儿欢聚如同陶渊明的五棵柳树,我独对云山,满床书籍陪伴。
昨日乘车入朝,有幸蒙受明君赏赐衣物,让我担任官职。
怀揣奏章,我不愿让郡府惊讶,等待诏命刚从宫门传来。
我本放荡不羁,为何接受任命,低头任职呢。
故园墙壁挂着乌纱帽,官舍中积满灰尘,白接䍦(官服)闲置。
写信给寂寞的于陵子,为何深陷蓬蒿,终身不仕。
粗茶淡饭在陋室,晚年将因无法赠予朋友而感到羞耻。

注释

累荐:多次举荐。
贤良:贤能的人才。
陈留:地名,古代地区。
耆旧:年高德劭的人。
韩康:汉代隐士。
岩窦:山岩洞穴。
散诞:放纵不拘。
不羁:不受束缚。
乌纱帽:古代官员的帽子。
白接䍦:官服。
于陵子:虚构人物或指隐士。
蓬蒿:野草。
藜羹:粗劣的食物。
故人:老朋友。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题为《荅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别之情和对个人处境感慨的诗作。

诗中“累荐贤良皆不就,家近陈留访耆旧”两句表明诗人曾多次推荐贤能之士,但都未被采纳,而自己则回到陈留故乡,去探望那些年迈的老人。这里透露出诗人对仕途的无奈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韩康虽复在人间,王霸终思隐岩窦”两句中,提及韩康、王霸都是历史上的隐逸之士,表明诗人内心对于世俗功名的淡泊,以及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清冷池水灌园蔬,万物沧江心澹如”描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景象,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定。紧接着,“妻子欢同五株柳,云山老对一床书”则展现了诗人家庭生活的温馨和个人的学问追求。

“昨日公车见三事,明君赐衣遣为吏”表达了诗人对君王恩泽的感激以及被任命为官的情景。下文“怀章不使郡邻惊,待诏初从阙庭至”则说明诗人上书朝廷,希望能够得到理解和任用,但又不想让乡邻们知道,以保持谦逊。

“散诞由来自不羁,低头授职尔何为”两句中,诗人自叹对仕途的不羁之心,以及面对被授予官职时的矛盾心理。紧接着,“故园壁挂乌纱帽,官舍尘生白接䍦”则描绘出诗人归家后旧宅中的凄凉景象和官舍中物是人非的情形。

最后,“寄书寂寂于陵子,蓬蒿没身胡不仕”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个人仕途选择的困惑。末句“藜羹被褐环堵中,岁晚将贻故人耻”则透露出了诗人对于年华渐老,对于往昔未能为国家出力而感到遗憾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生活、仕途选择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25)

李颀(唐)

成就

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经历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

  • 籍贯: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
  • 生卒年:690-751

相关古诗词

送从弟游江淮兼谒鄱阳刘太守

都门柳色朝朝新,念尔今为江上人。

穆陵关带清风远,彭蠡湖连芳草春。

泊舟借问西林寺,晓听猿声在山翠。

浔阳北望鸿雁回,湓水东流客心醉。

须知圣代举贤良,不使遗才滞一方。

应见鄱阳虎符守,思归共指白云乡。

形式: 古风

送王道士还山

嵩阳道士餐柏实,居处三花对石室。

心穷伏火阳精丹,口诵淮王万毕术。

自言神诀不可求,我师闻之玄圃游。

出入彤庭佩金印,承恩赫赫如王侯。

双峰树下曾受业,应传肘后长生法。

吾闻仙地多后身,安知不是具茨人。

玉膏清泠瀑泉水,白云溪中日方此。

后今不见数十年,鬓发颜容只如是。

先生舍我欲何归,竹杖黄裳登翠微。

当有岩前白蝙蝠,迎君日暮双来飞。

形式: 古风

送司农崔丞

黄鹂鸣官寺,香草色未已。

同时皆省郎,而我独留此。

维监太仓粟,常对府小史。

清阴罗广庭,政事如流水。

奉使往长安,今承朝野欢。

宰臣应记识,明主必迁官。

塞外貔将虎,池中鸳与鸾。

词人洞箫赋,公子鵔鸃冠。

邑里春方晚,昆明花欲阑。

行行取高位,当使路傍看。

形式: 古风

送乔琳

草绿小平津,花开伊水滨。

今君不得意,孤负帝乡春。

口不言金帛,心常任屈伸。

阮公惟饮酒,陶令肯羞贫。

阳羡风流地,沧海游寓人。

菱歌五湖远,桂树八公邻。

青鸟迎孤棹,白云随一身。

潮随秣陵上,月映石头新。

未可逃名利,应须在缙绅。

汀洲芳杜色,劝尔暂垂纶。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