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如祖弟二首(其二)

绿树黄鹂阴复晴,春风何处不堪行。

野烟著草绵绵色,江日浮花滟滟明。

故国音书添梦想,异乡节物减心情。

逢人尽说兵戈事,始觉如今去就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绿树丛中黄鹂鸟时隐时现,春风吹过何处不适宜漫步。
野外的烟雾笼罩着草地,色彩朦胧;江面上的日光映照着漂浮的花朵,明亮耀眼。
故乡的消息和书信增添了我对家乡的思念,身处他乡,节日的景象却让人心情更显落寞。
遇到的人都在谈论战事,这时我才意识到离开家乡竟是如此轻松。

注释

阴复晴:形容天气变化,一会儿阴一会儿晴。
不堪行:指哪里都适合行走。
野烟著草:野外的烟雾覆盖在草地上。
异乡节物:指异乡的节日景象。
兵戈事:战争之事。
去就轻:离开家乡变得不再沉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处权的作品,名为《和如祖弟二首(其二)》。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五个字,整体结构紧凑而富有节奏感。

开篇“绿树黄鹂阴复晴,春风何处不堪行。”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绿色的树木和活泼的黄鹂鸟构成了一副生动的画面,而“春风”则是传统诗词中常用来形容温柔、舒适气息的意象,它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给人以无限生的感觉。

接着,“野烟著草绵绵色,江日浮花滟滟明。”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景致。其中“野烟”指的是田间升起的水汽或雾气,它与“著草”的动词结合,营造了一种柔和、连绵的情感。而“江日浮花滟滟明”,则是描写河流上的花瓣随波逐流,光影变化中显得分外明媚。

诗人的情感在“故国音书添梦想,异乡节物减心情。”两句中得到释放。这里,“故国”和“异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和远离家乡时的心情困顿。“音书”指的是来自家乡的声音或信件,它们让诗人的梦想更加丰富,而“节物”则是特定时间出现的事物,如春节、元宵等,在异乡时这些节日只能增加诗人的思乡之情。

最后,“逢人尽说兵戈事,始觉如今去就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离别的感慨。在与他人交流中,谈论的往往是战乱带来的痛苦,但诗人却在其中发现了一种超脱,即使面对过去的不堪回首,也能体会到如今相比之下,那些痛苦已经变得轻松了。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有鲜明的季节感,又蕴含深厚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特有的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320)

李处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如祖弟二首(其一)

老来风味淡于秋,愧负平生马少游。

但得山云供晚眺,何须花雨作春愁。

新诗未省曾多见,情话端知肯独留。

政渴一杯浇磊磈,书生何用玉为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怀英雪诗(其二)

纵赏钩帘面远山,蟹螯谁复问尖团。

飞花空自嫌春晚,折竹应当念岁寒。

句法一如冰柱险,书斋坐怪玉壶宽。

固知柳絮因风起,何事青天亦受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怀英雪诗(其一)

路迷应有误随车,望眼楼高莫可涯。

鹤驾鹭涛来浩渺,瑶林琼树出交加。

广寒玉兔翻羞缩,上蔡苍鹰正怒拿。

得句幽人方起舞,夜寒明月在梨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表臣遗诗招归仙隐

客里栖栖叹食艰,桃源也复念人间。

九重鹓鹭思金屋,万里烟尘痛玉关。

节物可怜梅竞出,浪萍长羡鸟知还。

明朝跋马归仙隐,健笔清樽尽傲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