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观

水明一色抱神州,雨压轻尘不敢浮。

山北山南人唤酒,春前春后客凭楼。

射熊馆暗花投扆,下鹄池深柳拂舟。

白发邦人能道旧,君王曾奉上皇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水面清澈如镜环绕着整个神州大地,雨水压低了尘埃,不敢轻易泛起波澜。
无论是山北还是山南的人们都在呼唤美酒,不论是春天之前还是之后,游客们都倚靠在楼台欣赏风景。
射熊的场馆内,花朵落在屏风上,下鹄的池塘边,柳树轻轻拂过船只。
白发苍苍的老人们还能讲述过去的故事,因为这里曾是君王陪同上皇游览的地方。

注释

水明:水面明亮清澈。
抱:环绕。
压:压制,此处指雨水使尘埃沉静。
射熊馆:古代狩猎场所。
扆:屏风。
下鹄池:养鹄的池塘。
白发邦人:年长的国人。
上皇:古代对先皇的尊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四圣观周围的景色以及历史典故,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首句"水明一色抱神州",以明亮的水面映照出神州大地的壮丽景象,暗示了观景处的开阔视野和重要地位。次句"雨压轻尘不敢浮",通过雨水的细腻描绘,表现了环境的清洁和静谧。

第三、四句"山北山南人唤酒,春前春后客凭楼",写出了人们在四季变换中聚集观览,或饮酒畅谈,或凭栏远眺,生活气息浓厚,展现了观景处的热闹与人文风情。第五、六句"射熊馆暗花投扆,下鹄池深柳拂舟",借射熊馆和下鹄池的历史典故,增添了观景处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描绘了池边的优美景色。

最后一句"白发邦人能道旧,君王曾奉上皇游",点明了这个地方曾是帝王巡游之所,老一辈的人还能讲述昔日的辉煌,充满了对往昔荣耀的怀念。整首诗以景寓情,既描绘了四圣观的自然风光,又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宋代诗人高似孙的深厚笔力。

收录诗词(188)

高似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 字:续古
  • 号:疏寮
  • 生卒年:1158—1231

相关古诗词

石桥纹蕈

绝冥万丈深,积翠淩空危。

清涧月自浴,孤芳人不知。

石骨溜香髓,松苓涌凉脂。

忽然青云阴,见此白玉姿。

冉冉露痕重,漼漼雪花滋。

淑气注阳鼎,甘津灌华池。

开经拜修静,得道推安期。

聊欲燕其阳,饱食五色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石桥歌

一石上负昆崙柱,一水西奔牛女渚。

玉斡狞鳞万松古,夜夜神光干帝宇。

石滑苔危冰一缕,四海长依开辟雨。

月落未落逢诺矩,两足敲泉龙罢舞。

形式: 古风

再至桐柏山

此山即蓬莱,其下通弱水。

万里奏上帝,一岳留仙史。

逍遥丹霞上,出没流精里。

夜子鹤又叫,月晕风欲起。

自从西涧去,复见东峰峙。

松施神农萝,石护尧时髓。

无中犹有象,玄外更无旨。

略闻赤松道,浩劫不可纪。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同父送松江蟹

人间宁有几松江,蟹到强时橙也黄。

非是龟蒙无此隽,自从茂世孰为忙。

乾坤大半渔为宅,雪月从头笔做床。

不读晋书谁了此,晋书曾读也苍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