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蔡介卿雪中见寄(其一)

玄冥作意逞雄豪,陵压东君惨不骄。

一气回春何太晚,群阴见睍未全消。

漫誇呈瑞宜新麦,那似为霖救旱苗。

造物深机虽莫测,愿言六气自均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冬天有意展现它的威猛,压制着春天,显得凄冷而不傲慢。
春天的气息迟迟不来,阴冷还未完全消退。
人们夸赞瑞雪预示着新麦丰收,但这怎能比得过及时的雨水来拯救干旱的庄稼。
大自然的奥秘深不可测,但愿四季能自然和谐。

注释

玄冥:古代神话中的冬神,象征寒冷和死亡。
陵压:压制,超越。
东君:古代对春天的称呼。
惨不骄:凄冷而不傲慢。
一气回春:形容春天的到来。
群阴见睍:阴冷的景象还未完全消失。
呈瑞:显示吉祥的征兆。
为霖:久雨成霖,比喻大量降雨。
造物:大自然。
深机:深藏不露的规律。
六气:指春夏秋冬四季和风、雨、晦、明四种气象。
均调:均衡协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所作的《次蔡介卿雪中见寄(其一)》。诗中,作者以"玄冥"(冬神)的豪迈形象开篇,描述冬日严寒压倒了春天的活力,使得春回大地的脚步显得过于迟缓。诗人感叹群阴(冬季的阴冷)尚未完全消退,表达了对春雪过早的不满。

接着,诗人借"新麦"和"救旱苗"的意象,暗示雪虽然有时带来瑞兆,但未能及时缓解干旱,对于农事来说并不理想。他希望大自然的运行能更为均衡,四季分明,六气(阴、阳、风、雨、晦、明)和谐调和。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雪与春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节律的期待和对民生的关注,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时令变化的敏感和对社会公正的期盼。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次蔡介卿雪中见寄(其二)

等閒栽遍小园花,剩拟春来赏物华。

不觉琼英先满树,更看缟带暗随车。

光摇玉镜冰初泮,冻屈金钩草未芽。

料得小桥人不到,江梅欺压任横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江行阻风

雁峰飘泊又经年,却忆槎头缩项鳊。

三伏炎光真烁石,重湖骇浪远连天。

快风坐阅千帆过,上水徒劳百丈牵。

坎止流行随所遇,便当归去访林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灯夕不出偶成

晚岁光阴只自惊,眼中乐事叹何曾。

雕鞍绣幰多游子,纸帐蒲龛一病僧。

尘翳扫除方寸地,光明散作百千灯。

维摩丈室跏趺坐,千息调匀唤不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芍药

自古维扬厥草夭,露红烟紫不胜娇。

郑风已久名溱洧,洛品犹堪压魏姚。

痛饮莫辞金凿落,清标偏爱玉逍遥。

楚狂小子嗟多病,坐对珍丛不自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