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凤凰台二首(其一)

凤凰台上望长安,五色宫袍照水寒。

綵笔十年留翰墨,银河一夜卧阑干。

三山飞鸟江天暮,六代离宫草树残。

始信人生如一梦,壮怀莫使酒杯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在凤凰台上眺望远方的长安城,五色皇宫的袍服映照在寒冷的水中。
十年来我用彩色的笔墨留下痕迹,整夜仰望银河倚着栏杆。
傍晚时分,三座山上的飞鸟与江天相接,昔日繁华的六朝宫殿只剩下荒草和断树。
终于明白人生就像一场梦,豪情壮志不要让酒杯空了。

注释

凤凰台:古代地名,传说中凤凰栖息的地方,这里借指长安。
五色宫袍:形容皇宫官员的华丽服饰。
银河:指天上的银河,象征广阔无垠的宇宙。
阑干:栏杆,此处指倚靠的地方。
三山:泛指远处的山峰。
六代离宫:指历史上六个朝代的废弃宫殿。
壮怀:豪迈的情感或志向。
酒杯乾:酒杯空了,表示饮酒尽兴。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萨都剌的作品,名为《登凤凰台二首·其一》。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站在凤凰台上所展现的一幅壮丽画卷。

“凤凰台上望长安”,开篇即以宏伟的视角引入,凤凰台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诗人心灵的高处,从这里可以遥望古都长安,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繁华。接下来的“五色宫袍照水寒”,则是对视觉效果的一种描绘,凤凰台上的宫殿在阳光的映照下呈现出斑斓多彩的颜色,与清冷的水面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色彩的敏感,也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綵笔十年留翰墨”,这里的“綵笔”指的是精心绘制,诗人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来磨练自己的书画技艺,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执着与坚持。紧接着的“银河一夜卧阑干”,则是在描写夜景,银河即是夜空中的星河,诗人将其比喻为一条流动的河流,在夜色中静静躺卧,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构想,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三山飞鸟江天暮”,此处的“三山”可能指的是江南某些著名的山峰,飞鸟在暮色中穿梭,其景致既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也传递了一种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情感。接下来的“六代离宫草树残”,则是在描绘历史的沧桑,六代指的是南朝六个王朝,即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这些曾经繁华一时的王朝如今只留下荒凉的宫殿和残破的草木,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回顾与感慨。

“始信人生如一梦”,这一句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在观察历史、自然之后,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开始相信人生如同一场梦境一样虚幻。最后,“壮怀莫使酒杯乾”,则是在表达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便是年轻力壮时,也不应过于沉迷于酒色,以至于把酒杯喝干,透露出诗人对于生命的珍视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凡尘、追求艺术永恒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登凤凰台二首(其二)

梧桐叶落秋风老,人去台空凤不来。

梁武台城芳草合,吴王宫殿野花开。

石头城下春生水,燕子堂前雨长苔。

莫问人间兴废事,百年相遇且衔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署中答武功姚合

原中多阴雨,惟留一室明。

自宜居静者,谁得问先生。

深井泉香出,危沙药更荣。

全家笑无辱,曾不见戈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端午日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潭州独步

鹤发垂肩懒著巾,晚凉独步楚江滨。

一帆暝色鸥边雨,数尺筇枝物外身。

习巧未逢医拙手,闻歌先识采莲人。

笑看斥鴳飞翔去,乐处蓬莱便有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