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燕

春色遍芳菲,闲檐双燕归。

还同旧侣至,来绕故巢飞。

敢望烟霄达,多惭羽翮微。

衔泥傍金砌,拾蕊到荆扉。

云海经时别,雕梁长日依。

主人能一顾,转盼自光辉。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翻译

春天的景色充满生机,檐下双燕已归来。
它们与旧时伙伴重逢,飞回老巢周围盘旋。
不敢期望飞上高远的天空,只因翅膀微小而惭愧。
它们用嘴衔着泥土筑巢,采集花蕊来到简陋的门扉。
长时间分别后,它们仍依恋雕梁,日复一日。
只要主人稍加留意,它们立刻光彩照人。

注释

春色:春天的景色。
芳菲:花草繁茂。
闲檐:空闲的屋檐。
旧侣:旧时的伙伴。
烟霄:高远的天空。
羽翮:鸟的翅膀。
金砌:装饰华丽的墙壁。
荆扉:简陋的木门。
雕梁:雕刻精美的屋梁。
一顾:稍微看一眼。
转盼:迅速转动目光。
光辉:光彩夺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对春天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归巢燕子的喜悦。

“春色遍芳菲”一句,以“春色”概括整个春季的繁华景致,“遍芳菲”则点明这春意已普及到每一个角落,展示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情形。

紧接着的“闲檐双燕归”写出了燕子的归来,燕子在古代往往象征着家的温暖和生命的更新。这两句交织出春天最美好的画面,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机勃勃景象的欣赏。

“还同旧侣至,来绕故巢飞”这两句则是从燕子的角度表达它们回到旧日栖息之地的情形。诗中的“旧侣”指的是燕子与其他归巢的生物,而“故巢”则是它们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燕子们在这里飞翔,似乎也在诉说着对这个家园的依恋。

“敢望烟霄达,多惭羽翮微”这两句转而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感慨。诗中“我”仰望高远的云海,自觉羽翼渺小,无力飞升,这里既是对燕子自由飞翔的一种向往,也隐含着诗人对于现实世界中的局限与束缚的感受。

“衔泥傍金砌,拾蕊到荆扉”则从侧面描绘了燕子的活动情形,“衔泥”指的是燕子在筑巢时叼着泥土,而“傍金砌”和“拾蕊到荆扉”则是它们在建筑巢穴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场景。

最后,诗人写道:“云海经时别,雕梁长日依。主人能一顾,转盼自光辉。”这几句表达了诗人的希望——希望主人能够注意到这些小生命的存在和它们对家园的情感寄托。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物生存状态的一种关注,也是诗人内心对于温暖之地、亲情与归属感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的生活态度。它不仅描绘了一幅春日图景,更是对生命之美、自然界之美以及人心所向之美的一种赞颂。

收录诗词(196)

武元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政治家,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 字:伯苍
  • 籍贯: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
  • 生卒年:758―815

相关古诗词

甲午岁相国李公有北园寄赠之作吟玩历时屡促酬答机务不暇未及报章今古遽分电波增感留墓剑而心许感邻笛而意伤寓哀冥寞以广遗韵云

机事劳西掖,幽怀寄北园。

鹤巢深更静,蝉噪断犹喧。

仙酝百花馥,艳歌双袖翻。

碧云诗变雅,皇泽叶流根。

未报雕龙赠,俄伤泪剑痕。

佳城关白日,哀挽向青门。

礼命公台重,烟霜陇树繁。

天高不可问,空使辅星昏。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旬假南亭寄熊郎中

旬休屏戎事,凉雨北窗眠。

江城一夜雨,万里绕山川。

草木散幽气,池塘鸣早蝉。

妍芳落春后,旅思生秋前。

红槿粲庭艳,绿蒲繁渚烟。

行歌独谣酌,坐发朱丝弦。

哀玉不可扣,华烛徒湛然。

闻君乐林卧,郡阁旷周旋。

酬对龙象侣,灌注清泠泉。

如何无碍智,犹苦病缠牵。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甫搆西亭偶题因呈监军及幕中诸公

瀛海无因泛,昆丘岂易寻。

数峰聊在目,一境暂清心。

悦彼松柏性,爱兹桃李阴。

列芳凭有土,丛干聚成林。

信矣子牟恋,归欤尼父吟。

暗香兰露滴,空翠蕙楼深。

负鼎位尝忝,荷戈年屡侵。

百城烦鞅掌,九仞喜岖嵚。

巴汉溯沿楫,岷峨千万岑。

恩偏不敢去,范蠡畏镕金。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和杨三舍人晚秋与崔二舍人张秘监苗考功同游昊天观时中书寓直不得陪随因追往年曾与旧僚联游此观纪题在壁已有沦亡书事感怀辄以呈寄兼呈东省三给事之作杨君见徵鄙词因以继和

瑶圃高秋会,金闺奉诏辰。

朱轮天上客,白石洞中人。

佩响泉声杂,朝衣羽服亲。

九重青琐闭,三秀紫芝新。

化药秦方士,偷桃汉侍臣。

玉笙王子驾,辽鹤令威身。

叹逝颓波速,缄词丽曲春。

重将悽恨意,苔壁问遗尘。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