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仲见访回日暮必未晚膳因以解嘲

永日无车马,闲坊有竹邻。

雨中乌帽至,门外绿苔新。

不杀鸡为具,堪题凤向人。

山公识墨在,知我旧来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整日没有车马喧嚣,居住在僻静的街巷有竹林为邻。
雨中有人戴着乌帽来访,门外青苔因雨水而显得新鲜。
无需宰杀鸡作为待客之物,足以题诗示人。
山公懂得墨的价值,知道我向来生活简朴。

注释

永日:整日。
车马:车马声。
闲坊:僻静的街巷。
竹邻:竹林邻居。
乌帽:黑色的帽子,常指僧侣或文士。
绿苔:青苔,绿色的苔藓。
新:新鲜。
鸡为具:宰鸡作为菜肴。
题凤:题写诗文。
向人:展示给别人。
山公:指山涛,古代名士,以其豪放不羁著称。
识墨:懂得墨的价值。
旧来贫:向来生活简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梅尧臣在宁静的日常生活中接待友人吴正仲来访的情景。"永日无车马"表现了诗人生活的清静与孤独,没有世俗的纷扰。"闲坊有竹邻"则点出居住环境的幽雅,竹林相伴,更显其隐逸之趣。

"雨中乌帽至"写出了友人不期而至,尽管天色已晚,但他们的友情并未因此而受阻。"门外绿苔新"进一步渲染了访客的到来给诗人带来的清新感,仿佛连门外的青苔都因友人的到来而显得生机勃勃。

"不杀鸡为具"表明诗人并未为迎接友人而刻意准备丰盛的菜肴,显示出他们的交往自然而随意。"堪题凤向人"暗含对友人才华的赞美,表示吴正仲的到来如同凤凰降临,增添了诗中的文雅气息。

最后两句"山公识墨在,知我旧来贫"借用典故,以晋代名士山涛(字巨源)的典故,表达对吴正仲的理解和赞赏,他知道诗人过去的生活清贫,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深厚的情谊。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和典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而淡泊的友情。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吴正仲遗二物咏之.金盏子

钟令昔醒酒,豫章留此花。

黄金盏何小,白玉碗无瑕。

始入吴郎宅,还归楚客家。

从兹不能醉,只恐费流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吴正仲遗二物咏之.叠石

十片寒湖滑,千秋白浪根。

苍苍古崖色,叠叠老苔痕。

欲象巨鳌顶,俯当科斗盆。

唯愁作险说,平地起昆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吴正仲遗新茶

十片建溪春,乾云碾作尘。

天王初受贡,楚客已烹新。

漏泄关山吏,悲哀草土臣。

捧之何敢啜,聊跪北堂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吴仲庶殿院寄示与吕冲之马仲涂唱和诗六篇邀予次韵焉(其六)次韵夜过新开湖忆二御共泛

出舟湖渺渺,月白绝纤氛。

已见水如鉴,莫生波上云。

独征何慕侣,冷酌不知醺。

露下清吟久,同心本爱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