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曼朝散得郡西归留别二首(其二)

怀印徒行尚故衣,邸中掾史见犹疑。

千人上冢乡关动,五马行春雨泽随。

醉里坠车初未觉,道中破甑复谁悲。

西行漫遣亲朋喜,早赋陶翁归去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怀念旧物穿着旧衣裳,府中的官员还感到疑惑。
上千人上坟乡愁涌动,五辆马车出行春雨相随。
酒醉摔车浑然不觉,路上打破饭甑又有谁来悲叹。
西行途中随意让亲友欢喜,早早写下陶渊明归隐的诗篇。

注释

怀印:怀念过去的物品。
徒行:步行。
故衣:旧衣服。
邸中:府邸之中。
掾史:府吏或下属官员。
犹疑:疑惑。
千人:众多的人。
上冢:上坟祭祖。
乡关:故乡。
五马:五辆车。
雨泽:雨水恩泽。
醉里:酒醉之中。
坠车:摔下车。
初未觉:并未察觉。
破甑:打碎的甑子,比喻失意或失败。
复谁悲:又有谁来悲伤。
漫遣:随意让。
亲朋:亲人朋友。
喜:欢喜。
早赋:早早地写。
陶翁:陶渊明。
归去诗:归隐的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之作,表达了诗人李曼朝散官归乡时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感慨。首句“怀印徒行尚故衣”描绘了李曼带着旧日官印徒步而行,衣着简朴,暗示了他离职后的低调与清贫。接下来的“邸中掾史见犹疑”则通过邸吏的疑惑,侧面反映出李曼归乡的低调和不为人所熟知。

“千人上冢乡关动”写出了李曼归乡时,即使只有少量亲友迎接,但他的到来仍触动了故乡的情感,显示出乡亲们的热情。而“五马行春雨泽随”则以五马出行的场景,象征着归乡的荣耀,春雨相伴,增添了归途的诗意。

“醉里坠车初未觉,道中破甑复谁悲”两句,通过醉酒失态和路上打破饭甑的小事,展现了诗人轻松洒脱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旅途中的些许无奈和寂寥。最后,“西行漫遣亲朋喜,早赋陶翁归去诗”表达了诗人希望亲友能因他的归来而感到喜悦,并暗示自己可能已经产生了辞官归隐的想法,期待过上像陶渊明那样的田园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留恋,也有对归乡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李朝散游洞山二首(其一)

古寺依山占几峰,精庐仿佛类天宫。

三年欲到官为碍,百里相望意自通。

无事佛僧何处著,人群鸟兽不妨同。

眼前簿领何时脱,一笑相看丈室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李朝散游洞山二首(其二)

僧老经时不出山,法堂延客未曾关。

心开宝月婵娟处,身寄浮云出没间。

休夏巾瓶谁与共,迎秋水石不胜闲。

近来寄我《金刚》颂,欲指胸中无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李简夫因病不出

十五年来一味闲,近来推病更安眠。

鹤形知瘦非关老,僧定端居不计年。

坐上要须长满客,杖头何用出携钱。

未嫌语笑妨清静,闲暇陪公几杖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李简夫秋园

秋色岂相负,小园仍有花。

绕栏吟落日,拾径得残葩。

菊细初藏蝶,桐疏不庇鸦。

游观须作意,霜雪仅留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