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其三)和中斋九日

骑台千骑。有菊知何世。

想见登高无处,淮以北、是平地。老来无复味。

老来无复泪。多谢白衣迢递,吾病矣、不能醉。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刘辰翁所作,名为《霜天晓角(其三)和中斋九日》。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无限感慨与悲凉。

"骑台千骑。有菊知何世。"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观的画面,千骑驰骋于高台之上,而台上的菊花静默地见证着时光的流逝。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也反映出他对于时间无情流转的沉思。

"想见登高无处,淮以北、是平地。"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辽阔而又平淡的自然景观时的心境,他渴望寻找一个高点以俯瞰世界,但却发现自己所在之地不过是一片广袤的平原,反映出一种内心的迷茫与无奈。

"老来无复味。老来无复泪。" 这两句则流露出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衰老生命力的消退,他似乎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也不再为世事而动容,这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悟。

"多谢白衣迢递,吾病矣、不能醉。"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赠送酒宴的感激之情,但却因身体抱恙而无法尽情享受,这里不仅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自己衰弱生命状态的无奈。

总体来说,刘辰翁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境遇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悲凉感慨,表现出了他对于人生、历史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醉亭楼

平生性格,随分好些春色。沉醉恋花陌。

虽然年老心未老,满头花压巾帽侧。

鬓如霜,须似雪,自嗟恻。

几个相知劝我染,几个相知劝我摘。染摘有何益。

当初怕成短命鬼,如今已过中年客。

且留些,妆晚景,尽教白。

形式:

曼殊自日本寄画,作风絮美人,题为“调筝人绘”,命之曰“春愁”,赋此答之

东海遗书久未裁,殷勤缄札几回开。

三年为别兼春暮,一纸将愁与画来。

入世蛾眉宜众妒,向人风絮有沉哀。

怜君未解幽忧疾,讵为调筝又怨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仙都山

古帝此登仙,霓旌不复还。

孤标苍岭外,屹立紫烟间。

上下形端柱,周回影转环。

根疑连海峤,顶欲突天关。

莲出湖心迥,苔漫辙迹斑。

傍存鍊丹釜,低瞰步虚山。

猿狖何能到,鸾凰自可攀。

画矜名手眇,吟怯钜题艰。

雁荡非灵异,兰岩鄙宴闲。

缙云游览处,胜概甲人寰。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观石鱼嗣刘忠顺韵

衔尾洋洋石上镌,或依于藻或依莲。

梦占周室中兴日,刻自唐人多历年。

隐见有时非强致,丰凶当岁必开先。

太平谁谓真无象,罩罩还歌乐与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