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射虎将军发欲枯,茫茫沙草正迷途。
小儿谩取封侯去,还是平阳公主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沙场上射虎的英勇气概,但开篇即以“欲枯”二字,透露出一丝颓废与苍凉。随后,“茫茫沙草正迷途”则是对环境的描写,沙漠辽阔,草木参天,行者难免迷失方向,给人一种无边界的荒凉感。
“小儿谩取封侯去”,这里的小儿可能指的是将军之子,或者是将军自己年幼时的形象。他们或许曾经梦想着能够像古代那些因为功绩而获得封地的英雄一样,成为一方之主。但现实却给了他们残酷的打击,“还是平阳公主奴”表明即便有过辉煌的梦想,最终也不过是名门之后的仆从,这种落差与无奈令人唏嘘。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一种历史沧桑、英雄末路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体命运与历史变迁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不详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击柱论功不忍看,筑坛刑马誓河山。
当年绛灌知何似,只在春秋鲁卫间。
鄂渚分云树,春城带雨长。
惜哉形胜地,河岳空金汤。
子负经济才,郁陶抱长策。
安得万里风,南图回羽翮。
秋风吹日上禅关,路入松花第一弯。
只愿四时烟雾少,满城楼阁见青山。